比爾蓋茲認為,醫生、教師等目前依賴人力的專業服務,未來都將被AI給取代。
「這是AI發展中我見過最令人興奮的時刻。」史丹佛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與電機工程系客座教授吳恩達揭示了 AI 將對產業以及職場環境帶來的幾個重大變革。
OpenAI 與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最新研究表明,頻繁使用 ChatGPT,尤其是在語音模式下,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孤獨感。
顧能(Gartner)調查發現,AI 在績效管理方面的影響力正在提升。調查發現,高達 87% 的員工認為 AI 提供的回饋比主管更公平。
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正式宣布與日本Everidge株式會社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強化台日企業在AI及數位轉型領域的聯結。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致力於促成產業升級,聚焦 AI 產業應用與數位轉型,本屆展會更進一步深入製造、零售服務、金融、廣告行銷、醫療等核心產業。
當我們將 AI 視為 Google 的替代品時,實際上我們只是改變了搜尋習慣,而沒有真正利用 AI 的潛力。
許多公司在導入 AI 過程中面臨挑戰,原因之一為員工的 AI 技能有待提升。而許多領導者未提供學習資源。BCG 發現僅 6% 的企業表已助員工提升技能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 GTC 大會,揭示人工智慧的下一階段將如何發展。
臺灣電子資訊製造業已有28%企業實踐AI,另有46%處於規劃階段。雖然大型企業的AI布建進度領先於中小型企業,但中小型企業已加速追趕中。
ChatGPT、Perplexity、Gemini、DeepSeek⋯高達6成AI工具都提供了錯誤資訊,且不要以為付費模型就很安全,錯誤答案可能更多。
自動化的第一步其實就是簡易的程式代碼,對一般人來說,只要工作流程能被標準化,就有機會被自動化,自動化能大幅減少重複性工作,讓人專注在更有價值的任務上。
這陣子席捲知識工作者目光的付費的應用就是deep research。它不只是一種工具或技術,而是模仿人類「深入探究」與「實踐落地」並行的研究方法論。
a16z 公布 2025 年 100 大生成式 AI 工具榜單,涵蓋全球網頁、行動應用軟體與平台。ChatGPT 拿下冠軍、DeepSeek 成黑馬。
研究指出,ChatGPT 在伴侶諮商場景中的回應獲得較高評價,甚至在部分方面勝過人類心理師。且參與者認為人工智慧產生的回應更具備連結性和文化敏感度。
2025 年迄今美國科技職缺當中、將近四分之一需要具備 AI 技能。自 2022 年至 2024 年底,新 AI 相關職缺累計增加 68%。
AI 在求職市場的應用變得愈來愈普及。求職者現在可以利用 AI 工具來優化履歷、撰寫求職信,甚至模擬面試,提升求職成功率。求職者在使用上應注意哪些事?
總統賴清德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 3 月 6 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台積電在3日宣布將在美國追加投資 1000 億美元、設廠,對外界關切釋疑。
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最新研究顯示,27% 的行銷長(CMO)表示,他們的團隊對生成式 AI 的採用程度極低,甚至完全未使用,反映其在行銷領域仍未普及。
使用者對於「搜尋」習慣的改變,AI 搜尋引擎的出現最受矚目,分析師更將其視為顛覆 Google 地位的重要變數。Google 會被 AI 搜尋取代嗎?
傳統上著作權法是以「人類的創作」為核心,使得只有人類可以成為作品的「作者」,那麼用 AI 生成的文案、圖片、音樂,受著作權保護嗎?
DeepSeek 的技術創新,使得過去被視為明日之星的邊緣 AI(Edge AI)終於迎來規模化商轉的關鍵時刻。
研華總經理陳清熙:台灣多數產業需要的是邊緣 AI(Edge AI)!潛力大,但仍有4挑戰:首先,不同產業的需求各異,使邊緣 AI 難以標準化。
微軟與卡內基美隆大學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成式 AI 雖然能提升知識型工作者的效率,但長期使用可能影響批判性思考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