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德國人是怎麼打掃家裡的?每天5分鐘「減法掃除」讓你家比樣品屋還新

2015-10-17 授權轉載 風傳媒
分享
收藏

德文「打掃狂」(Putzteufel)一詞是用來嘲笑整天忙著打掃、看到一點污垢就理智斷線的家事狂熱者,這群人一整天都耗在打掃上,喜歡把小地方刷得光亮,擦亮鍋子燒焦的黑點、廚房牆壁上的油垢,卻也只有那個小部份乾淨,忽略整體一致的整潔感,因此就算做到累趴也無法得到預期的「你家好乾淨喔!」評語。

打掃一定要這麼麻煩嗎?被稱為「掃除天后」的沖幸子曾在德國居住一段時間,對該地的掃除習慣印象深刻:德國人熱愛整潔,家裡總是新得像樣品屋、任何雜物都擺得井然有序,但同時,他們崇尚的打掃方式是用最小的力氣、最少的時間,把房子維持在最讓人舒適的狀態。

因此,沖幸子整理出一套德國流的「物質減法」掃除法,每天只要花5分鐘,每個人都能做到!

所有掃除工具只留一支掃把、一條毛巾!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最高明的打掃秘訣就是不花時間與體力即可完成!」沖幸子提出 3 點「減法打掃」的建議:

1. 將所有掃除工具簡化到一支掃把、一條毛巾

不必買上千元的拖把、新奇的吸塵器,它們太笨重又耗體力,用幾次就會丟一邊了,其實也只會變成佔空間的垃圾。

2. 養成隨手清潔的好習慣

例如趁剛煮完湯、鍋子還熱的時候順手用抹布擦一下,在污垢形成以前就清除它。

3. 不要長時間重複一樣的工作

每天只花5分鐘掃一個地方,遇到大面積的陳年污垢千萬不要一次做完,否則會把自己累死,一天一天、一點一點慢慢清掉吧!

4. 天花板清潔很重要!

灰塵會往上飄,吸附在天花板上,天花板髒就等於整間房子都埋在灰塵裡。

善用神奇小道具:水果皮、煮麵水、陽光、雨水…

只有一條毛巾真的能搞定整間房子嗎?當然不只這樣,沖幸子提出許多天然又好用的掃除小道具,有不少是出自老奶奶的智慧!

1. 天氣的魔法:在陰天用報紙擦玻璃,濕氣能讓你更省力;鍋底燒焦的話,就放到大太陽下曝曬讓它自然裂開剝落;雨天把紗窗放在室外慢慢淋雨,就可以輕鬆清潔好。

2. 喝不完的牛奶可以把水槽廁所擦得亮晶晶,還有打臘效果。棕櫚掃帚富含天然油脂,掃地還可以順便保養木頭地板。

3. 蘋果皮、橘子皮、檸檬皮富含果酸與精油,馬鈴薯皮、煮麵水、洗米水中的澱粉可吸附油污,香灰則為強鹼,這些都可以作為天然清潔劑。

物質減法

最重要的是,把不需要的東西的東西刪除,家裡自然就會乾淨了。所有物品都放到固定的位子,數量也固定,不囤貨、不要因為便宜而購買不需要的東西、不拿免費贈品與試用品,並且每天丟掉一樣不需要的物品,儲物空間以7分滿為上限,如此一來家裡自然會變得整齊。

每天只花一點時間打掃,就多出許多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讓生活更充實,達到「心靈加法」,這就是「物質減法」真正的魅力所在。

延伸閱讀 /

1. 7 張投影片,教你從錢包開始!體驗「整理的神髓」

2. 要有嶄新的自己?這 10 種衣服,你必須狠心拋棄!

圖片來源 / epSos .de via flickr, CC licensed
本文出自「風傳媒」,原文請點此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hotographee.eu via shutterstock

職涯反思課|愈聰明的人,找工作更要小心!想清楚3件事,未來才不會後悔

張玉琦
2025-04-28
《經理人》副總編輯 張玉琦
分享
收藏

在轉職潮當中,通常能進到面試,代表學經歷已經通過初步的篩選,是相關的科系或有相關工作經驗。在面試的階段,人資或用人主管除了觀察應徵者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特質。

近期,我將在「全方位職涯思維課」中,進一步分享如何挖掘自身潛力、善用人格特質,並以日本知名人生哲學 Ikigai 為核心,搭配全台首份、最完整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幫你打造一條更有意義與成就感的職涯路徑!

履歷上的「豆芽現象」:愈聰明的人,愈要注意、避免不落實

現在常常看到履歷上的工作經驗,每份工作只有一年多,甚至幾個月就換一份工作。

有次面試一個談吐很聰明的女孩,我問她,之前的工作資歷都有點短大概一年而已,而且跳了幾個不同性質的公司,有什麼原因嗎?

她很坦率地說,「因為我學到一件事情就想走。」後來她好像覺得這樣回答不太對,又補了一句「我知道,我要改改我的心態。」

聯強總裁杜書伍在《打造將才基因》,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豆芽現象」。豆芽長得很快,外表看起來很飽滿,質地卻很脆弱。

在個人能力上的豆芽現象,就是職場新人學技能,從不會到會,大致能掌握其「形」,學得快的人很快就覺得自己學會了。後來就想轉到其他領域,看起來學了很多,其實都只學到「形」,不見得能派上用場。

書中還提到,愈是「聰明人」,愈容易不務實。 因為聰明人邏輯強、理解力也強,所以常常覺得事情很「容易」。但是邏輯和實務是兩回事,實務需要透過觀察和經驗累積,如果不想要磨練,停留在「理解」的階段,能力就難以提升。

在同一份工作待了一年,能說自己學會的能力究竟有多少或許難以論斷?或許你可以這樣想,用人主管會覺得他開出來的職缺,是一個一年就能學會的工作嗎?

給求職者的反思:不喜歡就不做,你挑事,別人就挑你

也有一次面試一個反應很快的男生,問到他工作最喜歡的部分,他說是想新的東西、新的方案和活動,他說自己對例行的工作會失去興趣。但是「工作裡本來就一定包含每天執行的部分,」面試主管提醒他。

「我知道阿,可是我就是不喜歡。」接著他談起了自己有多不喜歡自己的前任主管,總是交代他很多工作,但是對他的新點子又很保守。

一個職位裡通常都包含一個比例是一定要做的工作,也會包含一部分創造性的工作。健康的工作心態是找到工作中的平衡,讓喜歡的部分大於不喜歡的部分,甚至於知道自己不喜歡的可能是重要的能力,能夠克服自己的偏好,去把事情做好。

《打造將才基因》也提到,人有一個本能的叛逆,就是依據自己的感覺、好惡來判斷,只要我不喜歡我就反對。如果進入職場接觸到公司的制度、流程,討厭的就排斥,不喜歡的同事就不跟他合作,工作也是挑喜歡的做,再聰明、再有能力,主管也不應錄用。

面試時要想的事:你問的問題,其實代表了你怎麼想、你在乎什麼

許多應徵者面試時問的問題,都是基於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而且多半是不好或是不喜歡的),所以他們想要確保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對於面試你的主管來說,你的問題,都透露出你的工作習慣和價值觀,為了避免造成錯誤的印象,有些問題建議再斟酌。 像是:

1. 請問工作會變動嗎?

現在有什麼工作不會變動嗎?後來我了解他是因為前一份工作增加了許多新業務,讓他的工作內容大幅調整,他也因此離職。

關於工作內容,也許你可以問,這個部門有什麼正在進行的計畫或發展嗎?

2. 請問中間出去開會的話,還要回來打卡嗎?

且不論公司的出缺勤制度如何,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很顯然是一個不想回來打卡的人。就算在很自由的公司,他也不見得想請一個很討厭打卡上班的人,或者說覺得這個問題會關係到他想不想進這家公司的人。

面試是雙向的,公司面試你是否適合這個工作,應徵者也面試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寫這些面試經驗,不是要鼓勵應徵者隱藏自己的想法,以得到工作為優先,而是提醒求職者,如果一直覺得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東西,學到就想走,或是非常排斥不喜歡的工作,只想做喜歡的部分,且不論最後能否得到工作,自己在一個職位上得到的歷練和學到的能力,最後專業的提升程度也會很有限。

如果想知道更多找工作、規劃職涯、探索自己天賦與熱情的方式,歡迎加入 全方位職涯思維課 ,我會透過微型影音課程﹑超過 60 頁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與你一起努力,用更有系統、更全面的方式,找到有熱情、是自己擅長、且富有意義感的工作。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