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拿掉文憑,你還剩下什麼?未來雇主愈來愈看重技能,而非學歷

2019-09-30 ifanr 方嘉文
分享
收藏

在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新工具發展得飛快,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也不斷改變。愈來愈多雇主因此更注重員工實際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他們手中的文憑。寫程式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專業領域,就是「更重技能」的重點區。 2015 年,Stack Overflow 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參與調查的 2.6 萬名工程師中將近一半的人都沒有計算機科學學位。

庫克曾透露,蘋果於 2018 年招聘的員工中有一半人都沒有本科文憑(其中包括技術和非技術職位)。他認為在大學中可學習到的技能和他們認為未來很需要的技能之間存在「不匹配」。IBM CEO Ginni Rometty 也支持這一說。後來,庫克也補充說道:

我們的公司,大家都知道,是由一位大學輟學生創立的。所以,我們一直都不認為大學學歷是你必須得有的東西。

領英( LinKedIn )調研數據指出,77% 的招聘人員表示,未來會愈來愈依據技能和能力進行招聘;

而在求職者看來,找工作時技能認證也比大學文憑重要。對於雙方來說,對簡歷上所寫的技能進行鑑定/證明並不容易。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在第十屆領英 Talent Connect 全球峰會上,領英徵才解決方案產品管理副總裁 John Jersin 認為,過去的招聘方式現在已經不適用:

人才管理者需要更智能的工具,以及新思維來找合適的人,提高多樣性,填補技能缺口。

領英近期推出的「技能評估」功能則是針對這一需求。通過在網站上完成「試題」,求職者可在簡歷上加上技能認證,更利於求職者證明自身,也可讓招聘者更便利地進行篩選。 首批上線的技能認證類別包括 Java、C# 等程式語言、Microsoft Office 等職場常用工具。

Jersin 表示,這個功能只是其中一部分,領英還將從以數據洞察輔助人才戰略規劃、幫助雇主搜索並招聘到合適人才和優化管理員工方式三個方面出發,持續完善產品組合。

(本文出自 ifanr 作者:方嘉文

繼續閱讀 求職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hotographee.eu via shutterstock

職涯反思課|愈聰明的人,找工作更要小心!想清楚3件事,未來才不會後悔

張玉琦
2025-04-28
《經理人》副總編輯 張玉琦
分享
收藏

在轉職潮當中,通常能進到面試,代表學經歷已經通過初步的篩選,是相關的科系或有相關工作經驗。在面試的階段,人資或用人主管除了觀察應徵者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特質。

近期,我將在「全方位職涯思維課」中,進一步分享如何挖掘自身潛力、善用人格特質,並以日本知名人生哲學 Ikigai 為核心,搭配全台首份、最完整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幫你打造一條更有意義與成就感的職涯路徑!

履歷上的「豆芽現象」:愈聰明的人,愈要注意、避免不落實

現在常常看到履歷上的工作經驗,每份工作只有一年多,甚至幾個月就換一份工作。

有次面試一個談吐很聰明的女孩,我問她,之前的工作資歷都有點短大概一年而已,而且跳了幾個不同性質的公司,有什麼原因嗎?

她很坦率地說,「因為我學到一件事情就想走。」後來她好像覺得這樣回答不太對,又補了一句「我知道,我要改改我的心態。」

聯強總裁杜書伍在《打造將才基因》,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豆芽現象」。豆芽長得很快,外表看起來很飽滿,質地卻很脆弱。

在個人能力上的豆芽現象,就是職場新人學技能,從不會到會,大致能掌握其「形」,學得快的人很快就覺得自己學會了。後來就想轉到其他領域,看起來學了很多,其實都只學到「形」,不見得能派上用場。

書中還提到,愈是「聰明人」,愈容易不務實。 因為聰明人邏輯強、理解力也強,所以常常覺得事情很「容易」。但是邏輯和實務是兩回事,實務需要透過觀察和經驗累積,如果不想要磨練,停留在「理解」的階段,能力就難以提升。

在同一份工作待了一年,能說自己學會的能力究竟有多少或許難以論斷?或許你可以這樣想,用人主管會覺得他開出來的職缺,是一個一年就能學會的工作嗎?

給求職者的反思:不喜歡就不做,你挑事,別人就挑你

也有一次面試一個反應很快的男生,問到他工作最喜歡的部分,他說是想新的東西、新的方案和活動,他說自己對例行的工作會失去興趣。但是「工作裡本來就一定包含每天執行的部分,」面試主管提醒他。

「我知道阿,可是我就是不喜歡。」接著他談起了自己有多不喜歡自己的前任主管,總是交代他很多工作,但是對他的新點子又很保守。

一個職位裡通常都包含一個比例是一定要做的工作,也會包含一部分創造性的工作。健康的工作心態是找到工作中的平衡,讓喜歡的部分大於不喜歡的部分,甚至於知道自己不喜歡的可能是重要的能力,能夠克服自己的偏好,去把事情做好。

《打造將才基因》也提到,人有一個本能的叛逆,就是依據自己的感覺、好惡來判斷,只要我不喜歡我就反對。如果進入職場接觸到公司的制度、流程,討厭的就排斥,不喜歡的同事就不跟他合作,工作也是挑喜歡的做,再聰明、再有能力,主管也不應錄用。

面試時要想的事:你問的問題,其實代表了你怎麼想、你在乎什麼

許多應徵者面試時問的問題,都是基於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而且多半是不好或是不喜歡的),所以他們想要確保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對於面試你的主管來說,你的問題,都透露出你的工作習慣和價值觀,為了避免造成錯誤的印象,有些問題建議再斟酌。 像是:

1. 請問工作會變動嗎?

現在有什麼工作不會變動嗎?後來我了解他是因為前一份工作增加了許多新業務,讓他的工作內容大幅調整,他也因此離職。

關於工作內容,也許你可以問,這個部門有什麼正在進行的計畫或發展嗎?

2. 請問中間出去開會的話,還要回來打卡嗎?

且不論公司的出缺勤制度如何,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很顯然是一個不想回來打卡的人。就算在很自由的公司,他也不見得想請一個很討厭打卡上班的人,或者說覺得這個問題會關係到他想不想進這家公司的人。

面試是雙向的,公司面試你是否適合這個工作,應徵者也面試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寫這些面試經驗,不是要鼓勵應徵者隱藏自己的想法,以得到工作為優先,而是提醒求職者,如果一直覺得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東西,學到就想走,或是非常排斥不喜歡的工作,只想做喜歡的部分,且不論最後能否得到工作,自己在一個職位上得到的歷練和學到的能力,最後專業的提升程度也會很有限。

如果想知道更多找工作、規劃職涯、探索自己天賦與熱情的方式,歡迎加入 全方位職涯思維課 ,我會透過微型影音課程﹑超過 60 頁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與你一起努力,用更有系統、更全面的方式,找到有熱情、是自己擅長、且富有意義感的工作。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