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英文履歷不知從何著手?一個簡單的免費工具,幫你快速做出專業感

2019-09-30 授權轉載 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分享
收藏

如果你需要一份簡單的英文履歷表,但又沒有任何概念,之前介紹過 This Resume Does Not Exist 以神經網路產生不存在的履歷表或許可以給你一些靈感,至少知道履歷表應該如何呈現,具備那些欄位內容,更早之前推薦 VisualCV 可依照工作職稱搜尋適合的履歷格式,都是非常好的參考資料。若你想做履歷表,也可從微軟 Office 開放的履歷表和求職信範本免費下載格式,網路上也有很多的產生器可以使用。

本文要介紹的「Resume Builder」是一個免費線上履歷表產生器,可以讓使用者在短時間建立一份專業的個人簡歷、履歷表,這個工具非常簡單,而且無需額外下載或安裝軟體,提供幾個不同的模板設計,使用者也能依照需求加入需要的欄位。最終 Resume Builder 讓使用者將履歷表匯出為 pdf 格式,可惜對於中文支援不佳,只適合拿來製作英文履歷表。

Resume Builder 未來預計還會加上「自動校對」功能,透過內建的校正工具找出可能的拼寫或語法錯誤,此外,也會有「即時多人協作」和「整合 LinkedIn」等功能,可以和 LinkedIn 連結並自動將相關資訊匯入簡歷中。

再次提醒,Resume Builder 雖然可以顯示中文內容,但在匯出時中文部分會變成亂碼,除非自行手動編輯修改,否則只建議拿來製作英文履歷表使用。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網站名稱:Resume Builder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 Resume Builder 後點選「Create Your Resume」開始建立你的履歷表,一開始會有兩個選項,可以選擇從履歷表模板開始,或是連結到 LinkedIn 載入現有的個人資訊(不過這項功能在我寫本篇文章時尚未開放)。

履歷2

接著選擇履歷表模版,有簡單的排版預覽、介紹和特色,稍候還可以進行調整。

履歷3

Resume Builder 一開始會先讓你設定個人資訊,包括姓名、職稱、地址、聯絡電話、Email 和網站等等,編輯的當下就會馬上反應在右側的履歷表預覽。

履歷4

STEP 3

下一步就會詢問你要加入那些欄位,例如個人簡介、學經歷、技能、喜好、語言等欄位,你可以全部加入,或是只使用你需要的欄位類別。

履歷5

每個欄位都有自己的選項設定,例如在技能方面可以選擇精通程度。

履歷6

STEP 4

最重要的是個人介紹,這也是讓對方可以快速認識你的方式,Resume Builder 建議使用者在簡介部分放上你的工作經驗、技能或是成就,在這個欄位上有簡易的編輯器功能。

履歷7

當然在履歷表上面最重要的就是個人的工作經驗,在 Employment 欄位可以設定值稱、公司名稱、工作起訖日期、地點和介紹。

履歷8

STEP 5

製作完成右上角可以切換不同的模版樣式,目前有 Minimal、Elegant、Modern 和 Timeline 四種模版,點選後就會快速套用不同的版型。

簡報9

點選右上角的「Download Resume」或是進入下載功能可以將履歷表匯出為 pdf 格式,不過前面介紹有提到 Resume Builder 無法正常在輸出的文件顯示中文(會變成換碼),除非使用者自行手動編輯修改,因此這個工具僅適合製作英文履歷表,若要製作中文的話可以考慮其他服務。

簡報10

值得一試的三個理由:

  • 免註冊或下載軟體,直接在線上製作個人英文履歷表
  • 內建四種模版,亦可在製作後快速選擇其他樣式
  • 將履歷表匯出下載為 PDF 格式

(本文出自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hotographee.eu via shutterstock

職涯反思課|愈聰明的人,找工作更要小心!想清楚3件事,未來才不會後悔

張玉琦
2025-04-28
《經理人》副總編輯 張玉琦
分享
收藏

在轉職潮當中,通常能進到面試,代表學經歷已經通過初步的篩選,是相關的科系或有相關工作經驗。在面試的階段,人資或用人主管除了觀察應徵者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特質。

近期,我將在「全方位職涯思維課」中,進一步分享如何挖掘自身潛力、善用人格特質,並以日本知名人生哲學 Ikigai 為核心,搭配全台首份、最完整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幫你打造一條更有意義與成就感的職涯路徑!

履歷上的「豆芽現象」:愈聰明的人,愈要注意、避免不落實

現在常常看到履歷上的工作經驗,每份工作只有一年多,甚至幾個月就換一份工作。

有次面試一個談吐很聰明的女孩,我問她,之前的工作資歷都有點短大概一年而已,而且跳了幾個不同性質的公司,有什麼原因嗎?

她很坦率地說,「因為我學到一件事情就想走。」後來她好像覺得這樣回答不太對,又補了一句「我知道,我要改改我的心態。」

聯強總裁杜書伍在《打造將才基因》,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豆芽現象」。豆芽長得很快,外表看起來很飽滿,質地卻很脆弱。

在個人能力上的豆芽現象,就是職場新人學技能,從不會到會,大致能掌握其「形」,學得快的人很快就覺得自己學會了。後來就想轉到其他領域,看起來學了很多,其實都只學到「形」,不見得能派上用場。

書中還提到,愈是「聰明人」,愈容易不務實。 因為聰明人邏輯強、理解力也強,所以常常覺得事情很「容易」。但是邏輯和實務是兩回事,實務需要透過觀察和經驗累積,如果不想要磨練,停留在「理解」的階段,能力就難以提升。

在同一份工作待了一年,能說自己學會的能力究竟有多少或許難以論斷?或許你可以這樣想,用人主管會覺得他開出來的職缺,是一個一年就能學會的工作嗎?

給求職者的反思:不喜歡就不做,你挑事,別人就挑你

也有一次面試一個反應很快的男生,問到他工作最喜歡的部分,他說是想新的東西、新的方案和活動,他說自己對例行的工作會失去興趣。但是「工作裡本來就一定包含每天執行的部分,」面試主管提醒他。

「我知道阿,可是我就是不喜歡。」接著他談起了自己有多不喜歡自己的前任主管,總是交代他很多工作,但是對他的新點子又很保守。

一個職位裡通常都包含一個比例是一定要做的工作,也會包含一部分創造性的工作。健康的工作心態是找到工作中的平衡,讓喜歡的部分大於不喜歡的部分,甚至於知道自己不喜歡的可能是重要的能力,能夠克服自己的偏好,去把事情做好。

《打造將才基因》也提到,人有一個本能的叛逆,就是依據自己的感覺、好惡來判斷,只要我不喜歡我就反對。如果進入職場接觸到公司的制度、流程,討厭的就排斥,不喜歡的同事就不跟他合作,工作也是挑喜歡的做,再聰明、再有能力,主管也不應錄用。

面試時要想的事:你問的問題,其實代表了你怎麼想、你在乎什麼

許多應徵者面試時問的問題,都是基於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而且多半是不好或是不喜歡的),所以他們想要確保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對於面試你的主管來說,你的問題,都透露出你的工作習慣和價值觀,為了避免造成錯誤的印象,有些問題建議再斟酌。 像是:

1. 請問工作會變動嗎?

現在有什麼工作不會變動嗎?後來我了解他是因為前一份工作增加了許多新業務,讓他的工作內容大幅調整,他也因此離職。

關於工作內容,也許你可以問,這個部門有什麼正在進行的計畫或發展嗎?

2. 請問中間出去開會的話,還要回來打卡嗎?

且不論公司的出缺勤制度如何,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很顯然是一個不想回來打卡的人。就算在很自由的公司,他也不見得想請一個很討厭打卡上班的人,或者說覺得這個問題會關係到他想不想進這家公司的人。

面試是雙向的,公司面試你是否適合這個工作,應徵者也面試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寫這些面試經驗,不是要鼓勵應徵者隱藏自己的想法,以得到工作為優先,而是提醒求職者,如果一直覺得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東西,學到就想走,或是非常排斥不喜歡的工作,只想做喜歡的部分,且不論最後能否得到工作,自己在一個職位上得到的歷練和學到的能力,最後專業的提升程度也會很有限。

如果想知道更多找工作、規劃職涯、探索自己天賦與熱情的方式,歡迎加入 全方位職涯思維課 ,我會透過微型影音課程﹑超過 60 頁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與你一起努力,用更有系統、更全面的方式,找到有熱情、是自己擅長、且富有意義感的工作。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