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Van Tay Media on Unsplash

履歷表範本|優秀履歷範例、寫作模板一次看,獲得面試機會

2025-03-04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分享
收藏

花了許多時間研究一家公司和職位,也在履歷(Resume)上呈現所有他們需要的能力、特質,卻還是沒得到面試機會?寫履歷不簡單,你必須在 10~20 秒內抓住雇主的注意力,否則可能連 Thank you letter(感謝信)都收不到!然而,多數人的履歷表就像畫滿螢光筆的課本,沒有重點,面試官反而更青睞那些,簡單扼要卻符合職位需求的履歷。

延伸閱讀:履歷太完美就像「灑過農藥」!人資專家:掌握 7 要點,靠履歷自傳找出合適人才

個資、經驗、證照寫清楚,履歷才有機會被閱讀!

前雄獅旅遊集團招募主任李浩煒曾指出,第一線專門審閱履歷的人資同仁,每天會收到超過 300 封電子履歷,其中 3 成完全不會點開,像是信件主旨沒寫想申請的職位,或是同一家公司的每個職缺都投,這顯示求職者連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想做什麼。

再來,104 人力銀行的履歷模板,包含簡介、基本資料、工作經驗、語言能力、照片、學歷、專案與作品集,專業技能等 8 大元素。但多數人資主管,點開 email 後,會先花 10 餘秒掃視 3 個地方:專業是否符合招募單位要求、工作起訖時間、上一份工作職位。簡單來說,把「基本資料」「工作經驗」「證照」寫清楚,你的履歷才有機會「被閱讀」。

基本資料: 電話、郵件聯絡不到人的情況,屢見不鮮。李浩煒指出,姓名、聯絡電話、地址等基本資料,其實是人資決定是否約面試的第一個關鍵,卻常被忽略!舉例來說,居住地如果離公司很近,面試官多半會優先安排面談,地址不用非常詳細,寫縣市區即可,像是台北市內湖區。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工作經驗: 制式履歷一般會包含公司名稱、職稱、工作期間、工作內容和成效。可以依照時間順序,由近到遠,逐一列出工作經驗。不過,與應徵職位無關的經歷,最好不要列在履歷上,資料寫愈多,愈容易模糊焦點,然後被丟到垃圾桶。另外,一般來說,台灣主管能忍受的待業空窗期,是 3 到 6 個月。所以工作短於2個月也不要寫進履歷,讓人資以為這段時間在找工作,更容易得到面試機會,但記得在面試過程中澄清。

證照: 就是語言能力或專業技能。語言能力最好放上證照,像是多益(TOEIC)成績,會比只寫 Fluent(流利)、Native(母語)更具體。專業技能的寫法,最好跟 job description(JD,職位描述)吻合,因為人資主管在搜尋合適的候選人時,會利用「關鍵字」來篩選履歷,比如要找招募人員,JD 通常會包含 recruiter 或招募,這些就是關鍵字。想要別人一搜尋,你的名字就馬上跳出來,就要懂得把關鍵字塞進履歷裡。

履歷模板 履歷表範例
經理人月刊

工作經歷是履歷核心!決定能否拿到面試機會

好不容易讓人資願意讀下去,下一步履歷該寫什麼,才能得到面試機會?萬寶華(Manpower)區經理洪苡芸曾表示,工作經歷是大家(候選人)寫得最不好的地方,「卻是我花最多時間讀的地方。」一般來說,3 年以內的工作者,履歷一頁即可;超過 10 年經歷,履歷也不要超過 2 頁。而最好的陳述方式,是用「條列式」說明自己的工作內容及成效。

一些新鮮人可能以為,自己沒有豐功偉業可寫,條列式會讓履歷空白很多,顯得很貧乏。其實不然,因為人資看待學生,不是看經歷,而是觀察潛力,像是學習能力和人格特質。因此,可以描述自己曾經參與過哪些計畫,是獨立完成還是和其他人合作,從中顯出你的解決問題和溝通合作的能力。舉例來說,假如你是應徵產品經理的職缺,人資就會希望這個人未來能跟不同部門協同合作,因此社團經驗就很加分。

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就要詳述自己的工作內容。藝珂業務行銷事業部經理王光宇曾建議,回顧這幾年來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有什麼最值得自己驕傲的地方,把這個成就濃縮成一兩句話,寫進履歷裡。《富比世》(Forbes)雜誌強調,關鍵在「成果」,比如說,進公司的時候帶 2 個人,離開的時候帶 20 個人;負責某個品牌,讓市占率成長 20%。

具體的寫法,可以參考 STAR法則:在履歷上描述在什麼樣的情況下(Situation),遇到什麼困難或要達成哪些目標(Task),然後你採取了什麼行動(Action)來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最後的結果(Results)是什麼。《富比世》(Forbes)提及,多用「量化指標」陳述結果,例如「多少錢」「多少比例」「多久時間」。

舉例來說,你最驕傲的成就,是幫一個品牌起死回生。在履歷上就要呈現,一個品牌因為製造過程被人投毒,造成 6 人死亡,由你臨時接手(Situation)。為了不讓大眾誤食(Task),你在各管道公開道歉,並推出防竄改包裝(Action)。最後,該品牌歸零的市占逐漸回升,最後甚至超越原有分額(Result)。

不要忘記檢查履歷!3 種地雷要記得刪去

終於完成履歷了!此時不要急著寄出,切記多檢查幾遍,不要犯下「錯字」「歷任工作時序錯誤」「履歷未更新」等失誤。大部份人資主管,因為看過太多份履歷,往往一眼就能看見錯誤,因此要更注意細節。最好的方法,是請朋友、同事,甚至主管(私人交情不錯的)幫你檢查一次!除此之外,以下幾種常見的履歷陷阱,也建議一併刪除:

1. 視覺元素過多

《快速公司》(Fastcompany)雜誌指出,太多顏色、太多字體、太多線條,都不會讓你的履歷脫穎而出。舉例來說,許多人喜歡用「橫條圖」來表現專業技能、工作能力,但它其實難以讀懂(別人不知道你的很圖形長代表多少?),也難以比較(因為你不會把弱點放進履歷)。如果對自己的美感沒有自信,中文字統一用黑體、英文字用Arial字體,最安全。重點處可以用粗體、斜體強調,但不要太多,因為都是重點,等於沒有重點!

2. 過多軟技能

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提及,履歷上Photoshop、Python等硬技能(hard skills)和領導力、溝通能力等軟技能(Soft skills)的比例最好是2:1,也就是說,每列出2項硬技能,才能列一項軟技能。

延伸閱讀:好的履歷,會寫清楚 3 件事!還有 10 個地雷不能踩

太多應試者過度陳述軟技能,但很少人既會溝通,又能領導,而且時間管理強,還非常抗壓。多數人資看見這麼「完美」的履歷,只會認為受試者很虛偽!即便真的只有軟技能能寫(譬如一些管理職),也要可以被衡量,像是團隊從5人成長至50人(領導力)、併購特定公司補全產品線,讓營收成長10億(策略思維)。

3. 過多無關訊息

太多資訊只會混淆視聽,與應徵職缺無關的所有訊息,都應該刪除。舉例來說,一些人可能以為,獨特的興趣,像是攀岩、收集郵票,能讓面試官覺得你很有趣,更有機會被看上。但事實上他們沒有這麼多時間,起碼不會在審閱履歷階段做這件事。因此,除非你的興趣與工作相關,比如面試金融業,興趣是研究加密貨幣,否則興趣都應該被刪去。記住,少即是多!

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第141期、第162期、第184期)、ForbesFastcompanyCNBC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季專欄】:4 大階段、6篇重點文章,經理人助你在求職路上無往不利!

鄭宇涵 製圖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hotographee.eu via shutterstock

職涯反思課|愈聰明的人,找工作更要小心!想清楚3件事,未來才不會後悔

張玉琦
2025-04-28
《經理人》副總編輯 張玉琦
分享
收藏

在轉職潮當中,通常能進到面試,代表學經歷已經通過初步的篩選,是相關的科系或有相關工作經驗。在面試的階段,人資或用人主管除了觀察應徵者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特質。

近期,我將在「全方位職涯思維課」中,進一步分享如何挖掘自身潛力、善用人格特質,並以日本知名人生哲學 Ikigai 為核心,搭配全台首份、最完整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幫你打造一條更有意義與成就感的職涯路徑!

履歷上的「豆芽現象」:愈聰明的人,愈要注意、避免不落實

現在常常看到履歷上的工作經驗,每份工作只有一年多,甚至幾個月就換一份工作。

有次面試一個談吐很聰明的女孩,我問她,之前的工作資歷都有點短大概一年而已,而且跳了幾個不同性質的公司,有什麼原因嗎?

她很坦率地說,「因為我學到一件事情就想走。」後來她好像覺得這樣回答不太對,又補了一句「我知道,我要改改我的心態。」

聯強總裁杜書伍在《打造將才基因》,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豆芽現象」。豆芽長得很快,外表看起來很飽滿,質地卻很脆弱。

在個人能力上的豆芽現象,就是職場新人學技能,從不會到會,大致能掌握其「形」,學得快的人很快就覺得自己學會了。後來就想轉到其他領域,看起來學了很多,其實都只學到「形」,不見得能派上用場。

書中還提到,愈是「聰明人」,愈容易不務實。 因為聰明人邏輯強、理解力也強,所以常常覺得事情很「容易」。但是邏輯和實務是兩回事,實務需要透過觀察和經驗累積,如果不想要磨練,停留在「理解」的階段,能力就難以提升。

在同一份工作待了一年,能說自己學會的能力究竟有多少或許難以論斷?或許你可以這樣想,用人主管會覺得他開出來的職缺,是一個一年就能學會的工作嗎?

給求職者的反思:不喜歡就不做,你挑事,別人就挑你

也有一次面試一個反應很快的男生,問到他工作最喜歡的部分,他說是想新的東西、新的方案和活動,他說自己對例行的工作會失去興趣。但是「工作裡本來就一定包含每天執行的部分,」面試主管提醒他。

「我知道阿,可是我就是不喜歡。」接著他談起了自己有多不喜歡自己的前任主管,總是交代他很多工作,但是對他的新點子又很保守。

一個職位裡通常都包含一個比例是一定要做的工作,也會包含一部分創造性的工作。健康的工作心態是找到工作中的平衡,讓喜歡的部分大於不喜歡的部分,甚至於知道自己不喜歡的可能是重要的能力,能夠克服自己的偏好,去把事情做好。

《打造將才基因》也提到,人有一個本能的叛逆,就是依據自己的感覺、好惡來判斷,只要我不喜歡我就反對。如果進入職場接觸到公司的制度、流程,討厭的就排斥,不喜歡的同事就不跟他合作,工作也是挑喜歡的做,再聰明、再有能力,主管也不應錄用。

面試時要想的事:你問的問題,其實代表了你怎麼想、你在乎什麼

許多應徵者面試時問的問題,都是基於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而且多半是不好或是不喜歡的),所以他們想要確保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對於面試你的主管來說,你的問題,都透露出你的工作習慣和價值觀,為了避免造成錯誤的印象,有些問題建議再斟酌。 像是:

1. 請問工作會變動嗎?

現在有什麼工作不會變動嗎?後來我了解他是因為前一份工作增加了許多新業務,讓他的工作內容大幅調整,他也因此離職。

關於工作內容,也許你可以問,這個部門有什麼正在進行的計畫或發展嗎?

2. 請問中間出去開會的話,還要回來打卡嗎?

且不論公司的出缺勤制度如何,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很顯然是一個不想回來打卡的人。就算在很自由的公司,他也不見得想請一個很討厭打卡上班的人,或者說覺得這個問題會關係到他想不想進這家公司的人。

面試是雙向的,公司面試你是否適合這個工作,應徵者也面試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寫這些面試經驗,不是要鼓勵應徵者隱藏自己的想法,以得到工作為優先,而是提醒求職者,如果一直覺得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東西,學到就想走,或是非常排斥不喜歡的工作,只想做喜歡的部分,且不論最後能否得到工作,自己在一個職位上得到的歷練和學到的能力,最後專業的提升程度也會很有限。

如果想知道更多找工作、規劃職涯、探索自己天賦與熱情的方式,歡迎加入 全方位職涯思維課 ,我會透過微型影音課程﹑超過 60 頁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與你一起努力,用更有系統、更全面的方式,找到有熱情、是自己擅長、且富有意義感的工作。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