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Flash coffee

閃電咖啡再傳噩耗!連母國也待不下去:欠薪、新加坡門市全倒閉⋯⋯咖啡是一門多難的生意?

2023-10-16 商社男
分享
收藏

今年(2023)3 月底,登台不到兩年,連鎖咖啡閃電咖啡(FLASH COFFEE)驚傳結束營業。閃電咖啡在官方 Facebook 粉專、Instagram 表示,「FLASH COFFEE TAIWAN 於 2023 年 3 月 31 日結束營業。」圖片上也寫道,「感謝電粉支持,3/31 結束營業」。

半年多後的 10 月 13 日,《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閃電咖啡在母國新加坡也被爆出欠薪、並在 11 日關閉了在新加坡全數 11 家門市,總部將面臨清算、重整。閃電咖啡發言人也證實停止在新加坡的營運,並「向新加坡的忠實客戶致以最深切的謝意。」

不只在台灣失利,如今連閃電咖啡連在大本營新加坡都混不下去⋯⋯事實上,咖啡是一門比想像中複雜的生意。

閃電咖啡驚傳結束營業!在台灣賣咖啡,有多難?

想賣在台灣賣咖啡,難度真的非常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咖啡的主力供應者—便利商店的密集度太高了。台灣是全球數一數二超商密集度高的,從人口數、店鋪數來看,日本前三大超商店鋪數高達 5.2 萬間,雖比台灣多了快 5 倍,但日本平均每 2300 人才分配到一家超商,台灣僅 2000 人就能分配到,也就是說,顧客要買到平價、現煮的咖啡太容易了。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延伸閱讀:怡客、丹堤接連被賣!為何愈來愈多企業併購「咖啡」品牌?3 關鍵拆解

在台灣賣咖啡真的難!如今還想插旗、搶市,該怎麼做?

雖然經營難度高,但仍有不少人投入市場,也不乏自海外業者進駐,主打科技感、線上點咖啡、快速取餐、外送到府等服務搶市。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 2020 年迅速爆紅,以亮黃視覺、桃紅色閃電深入人心的閃電咖啡(Flash Coffee)。

然而,要比快、方便,或許沒人贏得了超商。在台灣賣咖啡,如果主打的是便利、快捷,考量到超商的超高密集度,想打動顧客並非易事

如果在進入市場、試了水溫後,發現原先訴求不易打動顧客,該怎麼做?

UCC、深綠茶房、DAIOHS,向日本品牌學如何「出奇制勝」

一般來說,會開始思考調整定位的可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其它市場的業者怎麽做,評估自己是否也能跟進。以下日本的幾個案例,或許能幫你得到一些靈感。

產品面:深綠茶房—推出早安瓶,提供「看得到」的差異化服務

大部分人會從口味或價格下手,但咖啡是嗜好品,大家偏愛的口味都不太一樣,所以靠口味要找到分母最大化的共識,應該是要花時間去培養的;價格部分,最近台灣大型超市業者的熱拿鐵,居然在加價購的情況下,20 元就能買到⋯⋯可見得要用價格來吸引顧客,小品牌應該很難跟進。

日本名古屋的日本茶專賣店深綠茶房(Mirume)就推出「早安瓶」(朝ボトル)的服務,提供顧客能回沖茶葉的玻璃水壺,裝入能充泡 3 次味道也不會變淡的茶葉,對消費者而言,概念上就變得成相對便宜,且喝完之後無需清洗,直接回店歸還即可。因為這個產品差異是看得到的(容器、歸還服務),所以推出後顧客的消費頻率也多了兩倍。

img-1621848278-85961.jpg
img-1621848309-20490.jpg

你可能會覺得,咖啡跟茶不一樣,該怎麼做?其實類似的服務很多,大容量容器、限定口味、超大杯、濾掛產品、歸還服務⋯⋯組合這些關鍵字,應該能讓顧客在進門前光用看的,就知道你與其他品牌有何不同,如果產品是在水準以上,應該有機會增加回購頻次、比例

延伸閱讀:參考星巴克定價、用哲學賣茶飲,吃茶三千如何掀起 IG 打卡熱潮、紅回台灣?

氣氛面:DAIOHS—搶占共享經濟,向營運端、使用者端擴大「使用情境」

氣氛一般會連動到使用情境,早餐、上班中、中餐後、下午茶、約會等,只要能讓顧客看到你時,聯想到更多情境,就能引導他們到不同的場景消費,增加來客數。要擴大使用情景,得先做些改變,而「服務地點」其實是最容易影響消費者看法的元素之一。

日本有家叫做德歐仕(DAIOHS)的公司,從事企業辦公室的周邊服務,包括提供飲用水、咖啡、茶與辦公室清潔除菌等,它們擁有自己的咖啡豆烘焙工廠,能說是投入不少資源在咖啡事業上。

ph03.jpg

德歐仕推出了咖啡的「配套服務」給共享辦公室。因為從營運端跟使用者端來看,它們都有不少與咖啡有關的需求。台灣目前也有不少共享辦公室,相信也跟日本有類似的需求。

一般來說,共享辦公室的營運中,負責管理業務的員工不多,要讓他們多管咖啡業務很難,且共享辦公室的開放式設計不少,氣氛上很適合一邊喝咖啡討論或工作,人員的流動性也比一般辦公室高,整體來說對咖啡的潛在需求不低。

開設街邊店咖啡雖然不錯,但因為顧客都是外帶為主,初期較難培養內用的場景,如果能開發這些內用需求高的共享辦公室,創造新的內用情境,除了較能確保基本來客數外,也更容易預測營業額、規劃投入預算;共享辦公室的上、下樓層也有機會變成潛在客群,之後還能再導流這些顧客到街邊店,影響其他消費者

服務面:UCC—變身餐飲顧問,發掘自身優勢、做「私人餐廳」的生意

其實咖啡館不止服務了消費者,也能服務其它餐飲業,特別是私人開設的餐廳,他們通常沒有太多資源或技術、經驗去開發複合的咖啡品項。

在日本,很多咖啡品牌都開發了餐飲業者這塊市場,提供與顧客有關的 Know-How 後,換取咖啡訂單。日本 UCC 就成立了 Cafe Owner's Club,提供想開咖啡館的人們各項咖啡資訊及複合性協助,像是店鋪設計、菜單規劃、原料採購、行銷廣告等知識。

1649295525182.jpg
119746738_3503372016393509_7409702519006412331_n.j

你可能會想,如果 UCC 已經在做這些類似咖啡顧問的服務了,那後進者能怎麼切入市場?其實個人餐飲業者需要的顧問服務是非常多元的,不妨先自我檢視,哪些顧問服務是你目前的強項、自身營運的優勢?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 App 點餐服務是非常有優勢的,那就能研究、開發讓個人餐飲業者能把自身餐點置入的 App 機制等,然後推出服務給他們。機會還是存在,只是需要你檢視、思考如何運用自身目前在其它市場累積的綜效,找到進入市場的新利基

台灣咖啡市場看似飽和,但與其它國家的咖啡飲用量相比,應該仍有成長的空間。新進業者透過調整業態、定位或推出新產品,應該還是能找到新的市場切入點。

(本文由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授權刊登、編輯)

繼續閱讀 策略 餐飲業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產品與專案
feature picture
Tirachardz on Freepik

別再靠加班救進度!從拆任務到排時程,掌握準時完成專案關鍵技巧

2025-04-07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次推專案都這麼累?

明明已經把任務接下來了,也努力召集團隊、安排會議、整理進度表,但還是常常到中後期出現狀況:需求改來改去、夥伴各自解讀、時間越追越趕,最後只好靠少數人硬撐收尾。這樣的情境,不是少見例外,而是許多工作者的日常。

然而,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從一開始,就沒有人教你如何系統化地推動專案。

延伸閱讀:專案管理|怎麼規劃管理專案?圖解專案管理5步驟與工具

在這個講求跨部門整合與協作效率的時代,「懂專案管理」早已不是專案經理的專屬能力,而是每個需要推動任務、整合資源、交付成果的工作者,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專案總是越做越亂?不是你不會,而是沒人教你怎麼開始

《經理人》推出的「從觀念到實踐!專案管理15堂必修課」,是一門專為實務工作場景設計的線上課,幫助各種角色的工作者釐清專案邏輯、掌握節奏,並有效管理進度、風險與人力資源。

課程設計以 5 大專案流程為核心——起始、規劃、執行、控管、結案,搭配 9 大知識領域與 12 種專案協作工具介紹,從觀念拆解到實作操作,一步步建構出一套能實際落地、靈活調整的專案管理系統。

不論是行銷、產品、企劃、設計、接案者或主管角色,這套結構都能應對多工任務、多部門協作與高變動環境下的挑戰,幫助你從「憑直覺處理」,進化為「有邏輯、有策略推動」。

專案推不動不是工具不夠,而是節奏錯了、沒抓到重點

課程中點出許多工作現場經常遇到的「卡關」情境,並對應提出具體做法:

範圍不清:沒定義就等著拖延與爛尾

專案範圍沒有定義清楚,最常見的後果是:需求一直加、進度一直拖,最後做出來的東西誰都不滿意。這門課會帶你從一開始就設定「哪些是該做的、哪些不該做」,並透過 WBS (工作分解結構) 拆解任務、明確交付項目,讓範圍可控、有界線。

時程失控:只看理想,忽略了「意外是常態」

很多人排時程只看理想情況,但真正專案中,需求改動、同事請假、突發插單,這些都是日常。課程教你如何用要徑分析、估算樂觀/悲觀/最可能時間,並設計「緩衝區」,讓時程規劃有彈性,專案節奏更穩。

專案管理要徑法.jpg
「專案管理 15 堂課|從觀念到實踐一次學會」線上課。
螢幕截圖

成本超支:不是揮霍,而是沒掌握預警機制

預算超支,不見得是揮霍,而是缺乏控管。這堂課會提醒你如何在起始階段建立成本框架,及早發現偏差、做出調整,讓你不是事後檢討,而是中途即時修正。

專案管理控制成本.jpg
「專案管理 15 堂課|從觀念到實踐一次學會」線上課。
螢幕截圖

人力錯置:分工模糊,沒人敢接最後一棒

專案人員分配常見的 2 大問題:一是工作量不均,某些人負荷過重;二是角色模糊,大家都覺得「這不是我該做的」。課程透過 RACI 矩陣幫你釐清每個人「負責、執行、協助、被通知」的角色定位,並讓任務分配具可視性。

專案管理RACI矩陣角色.jpg
「專案管理 15 堂課|從觀念到實踐一次學會」線上課。
螢幕截圖

風險難預判:因為從未想過「假如…」

遇到突發事件時,大多數團隊只能反應處理。但這門課教你用風險矩陣盤點潛在不確定性,區分高/中/低影響,針對高風險預先設計 B 計劃。這不只是降低損失,更是建立「有備無患」的思維。

利害關係錯失焦:不溝通就等著反覆打掉重練

你以為只要交成果就好,但主管、客戶、使用者、外部合作夥伴,其實都有不同期待。這門課特別強調利害關係人分析與溝通策略,教你怎麼畫出「影響力-關注度矩陣」,幫你抓住該優先溝通的對象,也降低後期反覆修改的風險。

專案管理利害關係人分析矩陣.jpg
「專案管理 15 堂課|從觀念到實踐一次學會」線上課。
螢幕截圖

專案成功關鍵不只在流程,而在於「讓人願意跟你走」

真正的專案力,不在於你自己做多少,而在於你能不能帶動整體進程。這門課除了流程與工具,更強調「人」的管理與情境溝通:該怎麼安排有效會議、建立共識?怎麼設計合理進度、保持合作動能?怎麼在進度延誤時穩住團隊、維持信任?

這些不再只是抽象理論,而是透過大量案例解析與工作場景模擬,讓你不只能做得好,也能讓人願意跟你一起完成。

延伸閱讀:時程一拖再拖,專案經理好焦慮!7 大工具改善延宕問題,高效完成好產品

如果你曾一肩扛下專案、整合跨部門、推活動、處理委外、或主導任何一場團隊任務,這堂「從觀念到實踐!專案管理15堂必修課」線上課,就是你實戰經驗背後最穩固的後盾。

從起始到結案,從工具到溝通,從節奏設計到風險控管,每一步都有對應的解法與框架,讓你從此不再「靠硬撐」完成專案,而是用方法撐住專案節奏。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羅秀如

繼續閱讀 專案管理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