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陳建鈞

35歲後升遷率逐年下滑?科技業太愛Z世代,敲響資深員工的中年危機

愛用「新鮮的肝」不是台灣科技界才有的現象,現在美國科技公司也更加偏好僱用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年輕員工,使得中年求職者越來越難找到工作。
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 科技工作者中 25 歲至 39 歲的比例大幅上升至 40.8%,遠超美國整體就業環境平均的 33.1%。與此同時,40 歲以上的比例則下滑至 52.1%,低於美國全國平均的 53.1%。
從科技產業興起以來,許多人都認為科技從業者應該要年輕,才能不斷吸收新事物,打破過往常規。Meta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berg)10 多年前時就曾經講過,「我想強調年齡和技術的重要性,年輕人更聰明。」
中老年人力資源公司 55Redine Group 創辦人辛普森(Lyndsey Simpson)直言,科技界是對資深員工最不友善的環境,聲稱 IT 工作者中只有 22% 年齡大於 50 歲,軟體、網路及遊戲產業裡,55 歲以上員工比例低於 4%,且 一旦年齡大於 36 歲,在科技界升遷的機率每年下滑 5% 。
科技大裁員加劇年齡歧視問題
該報告提到,從 2014 年到 2022 年期間,科技界 25 歲以下員工人數每年約成長 9%,顯示了科技職缺正流向這些 Z 世代年輕人。此外,科技界有約 20% 的投訴和年齡歧視有關,遠高於其他產業約 15% 的比例。
據裁員追蹤網站 Layoffs.fyi 的資訊,今年迄今科技公司裁員人數總計已超過 13.7 萬人,這讓科技業的大齡員工比例再遭稀釋。
馬斯克在掌管 X 後,就遭到員工起訴存在年齡歧視問題,因為 50 歲以上員工被裁的比例高於 50 歲以下員工;TikTok 一位前高管在今年 2 月提起訴訟,同樣指控公司有年齡歧視,更喜歡年輕、沒有經驗的新鮮人;而本月人臉辨識技術新創 Clearview AI,才因為年齡歧視的指控,與兩位前員工達成和解。
一位 60 歲的求職者透露,過去兩年裡他申請超過 4,000 份工作,但至今仍在失業當中,「我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會找不到工作。」
企業不愛用中老年人,一部分原因在於更高的年資,因此更容易成為縮編對象,讓年輕員工比例更高。
至於為何新創也清一色是年輕人?薪資管理軟體公司 Pequity 執行長克諾普(Kaitlyn Knopp)解釋,新創往往初期資源有限,難以支付經驗資深員工的高薪,且年輕人往往更能接受低薪及高工時。
只雇「新鮮的肝」對公司真的好嗎?
專家認為,偏愛年輕員工對公司不是件好事。
例如,倫敦政經學院的調查就顯示,年齡分佈多樣化的公司員工滿意度是其他公司的兩倍,同時員工也會較有生產效率。參與該調查的研究人員喬勒斯(Daniel Jolles)指出,擁有不同年齡層員工能帶來更多不同的知識、觀點及社交網路。
外媒《財星》報導指出,康乃爾大學管理學副教授葛林伯格(Jason Greenberg)說,年輕人可以帶來創新,但都是年輕人也代表公司更容易陷入相對狹隘的視野,無法用更全面的角度看待事物。
葛林伯格指出,只挑年輕人的公司可能陷入經濟學家貝克(Gary Becker)提出的歧視禍害當中。他的理論指出,針對特定族群人才僱用的方針(例如年輕人),最終會讓公司付出代價,因為雇傭員工的成本會因為高需求而上升,並導致公司錯失有價值的人才。
科技公司偏愛年輕人的趨勢,或許不會那麼快出現改變,但隨著美國出生率持續下滑,加上工作者退休的時間越來越晚,資深員工遇到職場第二春的機會可能會愈來愈高。
資料來源:Fortune、Business Insider、LinkedIn
責任編輯:李先泰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