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Marco Bianchetti on Unsplash

綠領職缺成長3倍、起薪中位數高14%!4大職務類型與跨域技能為關鍵

2025-03-31 採訪.撰文 王毓茹
分享
收藏

「這幾年成長最快的職位種類,除了AI,就是綠領!」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表示。

2024 年 12 月,環境部發布《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2024 年有近 3600 家企業想招募綠領人才,平均每月徵才 2.2 萬人,8 年成長 3.29 倍。而近 6 年來,綠領職缺月薪起薪中位數成長 14.3% 達 4 萬元,比整體職缺高 8.8%。

綠色供應鏈、自然財務資訊揭露,帶動綠領人才需求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朱偉豪觀察,從產業來看,製造業如鋼鐵、石化和電子業首當其衝,必須面對減碳和能源管理,才能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而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也鼓勵金融業揭露減碳目標策略及自然相關財務資訊(TNFD)。

台灣政府的相關規定也愈趨嚴格。金管會規定,從2025年起,實收資本額新台幣 2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必須編製和申報永續報告書,揭露氣候相關資訊及所處產業的永續指標。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026 年起,環境部將針對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e 以上的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開徵碳費。「企業要做碳盤查、廢棄物管理和綠色供應鏈等,也帶動人才需求。」

延伸閱讀:會計師變身「綠領人才」!查財報也查「碳」,碳審計人才在做什麼?誰能當?

具備跨域技能,銜接綠領職涯

林泉興分析,目前綠領人才需求可分為4大類。第一,相關技術人才,像是減碳的碳管理專員,氣候變遷人才如生物多樣性研究員等;第二,數據分析人才,負責分析企業的環境資料,整合財務與非財務數據,作為目標設定的基礎;第三,結合環境和會計專業人才,例如碳審計師;第四,永續策略的管理人才,比方說協調資源分配、跨部門溝通的永續長。

「由此可見,綠領技能很需要跨域技能。」他指出,過去大學科系的設計是專才導向,行銷、會計、環境工程區分明顯,「但是近十年來,從地緣政治到 ESG 議題,開始強調跨領域整合。」舉例來說,企業永續報告讓會計師必須掌握環境法規、了解企業客戶碳排狀況,進行碳審計;或者像生科系的人進入產業後,在廠區附近調查生態、復育原生種,撰寫企業的 TNFD 報告。這意味著永續、綠色知識可作為加值技能,拓寬工作者的職涯選擇,

延伸閱讀:生科系畢業到水泥業守護生態?台泥新職缺「生物多樣性研究員」在做什麼?

政府和民間單位也積極培訓綠領技能,例如國家環境研究院開設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查驗人員訓練班、ESG報告書訓練增能班等,內容包含介紹 GRI 準則(GRI Standards)及相關國際標準、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和ESG報告與溝通。朱偉豪表示,「早年上課的人大部分是對環境議題感興趣;2021年後開始爆炸性成長,多了想轉職、找綠領工作的人。」他提醒工作者,不要因為永續議題正熱,認為立刻上課拿證照就能轉職加薪,「學習知識和證照只是一個門檻,實際應用還是要回歸行業本質」,包含對公司內部文化掌握、資源配置,搭配本來的專長和綠領技能,才能真正發揮戰力。

綠領職涯.jpg
王毓茹整理

想成為綠領人才,從本科專長出發最快

「我覺得不只環境工程背景,文、法、商科都能在這個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必須先想好,自己要扮演什麼角色。」台泥企業團永續長葉毓君表示,近年到校園徵才愈來愈多學生對 ESG 相關工作感興趣,「但只有少部分的人跟自己的科系做連結,其實從所學的本科出發,是最快的事,不用一開始就把這個工作想得太大。」

怎麼連結?林泉興建議從專長出發,「你最了解自己能做什麼、適合什麼,把這項技能發揮到 6~7 成,然後搭配相關知識和技能。」比方說外文系畢業,擅長英文和寫作,先從寫永續報告書開始。永續報告書需要先了解編寫準則,如GRI ,還要向各部門蒐集資料、溝通協調,以及展現文字能力。此外,從做中學也是方法之一,「很多公司會成立專案小組,例如碳足跡、溫室氣體盤查小組,主角是環工背景的成員,其他人負責整理資料或校閱數據,文組人才就能透過參與這類的專案來學習。」

核稿編輯:張玉琦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