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Max Pixel

好的履歷,會寫清楚 3 件事!還有 10 個地雷不能踩

2021-12-28 職來直往Miss莫莉
分享
收藏

履歷真的只需要寫三件事,那就是如何 賺錢、省錢、省時間 !你必須知道自己的履歷在賣什麼,也要知道雇主要的是什麼。

如果是應徵的是業務跟行銷, 基本上履歷就要從「賺錢」出發;幕僚類型,就要從「節流」的角度撰寫。

很多人寫履歷都忘了,公司不會只在意賺錢、忘記省錢的重要性。不要覺得後勤單位沒有績效可寫,我身邊的財務跟人資主管,幾乎都是省錢魔人。

履歷撰寫懶人包:4 大元素別漏了

現在,我要跟你分享一個完整的中文履歷需要包含哪些要素?請你在撰寫時一一核對,並進行排版。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一、連絡方式

基本上要寫在最上方,一般應包含地址、手機、應徵職位頭銜、電子郵箱、生日、正式的大頭照。新鮮人請把年紀寫在最明顯的地方。

小提醒:地址不用全寫,寫到什麼路就好,這是最多人會漏掉的地方。

二、教育背景

請先寫最高學歷再寫到大學學歷即可,並請備註學校地點跟就讀時間,以及獲得的學位。如果肄業,請事先準備好理由。

新鮮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建議先寫學歷接著寫實習經驗。尤其當你是畢業於名校,或是專業跟應徵職位相關時,更必須強調、放在顯眼之處。

三、工作經驗

請寫公司名稱、在職期間、工作地點、職稱、工作成就三到五點即可。資深工作者請先寫工作經驗再寫教育背景,因為成就才是你履歷的核心。

四、語言能力跟證照

最好附上考過的語言檢定,還有語言精通的程度。有些職業需要特定證照,請一定要附上。

說完什麼東西該寫,接下來,要跟大家說一般人常犯的履歷錯誤,請你送出前再次檢查。永遠記得,你的履歷就是你求職的門面,容不下犯錯的機會。

寫履歷的 10 大地雷

  1. 格式排版沒有綱舉目張,基本資料不完整。
  2. 履歷中沒有強調跟應徵職位相關的優點和經歷。
  3. 只有描述工作內容,沒有用數據寫出自己的成就。
  4. 沒有針對不同職缺投遞客製化的履歷,用公版投遍所有職位和公司。
  5. 中英文履歷太過冗長。最多不要超過兩頁。
  6. 放自拍照或生活照在履歷中,應該放最新拍攝的大頭照。
  7. 工作職掌中沒有列點,或少於三點、不成文。
  8. 中文履歷中有標點文法錯誤或錯別字,英文履歷寫得太台式英文。
  9. 沒寫出應徵職位,看不出要應徵哪個部門職缺。
  10. 英文履歷沒用動詞開頭。離職的工作經驗沒用過去式。

(本文出自《看穿雇用潛規則,立刻找到好工作》,如何出版。)

繼續閱讀 求職
相關文章

看穿雇用潛規則,立刻找到好工作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hotographee.eu via shutterstock

職涯反思課|愈聰明的人,找工作更要小心!想清楚3件事,未來才不會後悔

張玉琦
2025-04-28
《經理人》副總編輯 張玉琦
分享
收藏

在轉職潮當中,通常能進到面試,代表學經歷已經通過初步的篩選,是相關的科系或有相關工作經驗。在面試的階段,人資或用人主管除了觀察應徵者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特質。

近期,我將在「全方位職涯思維課」中,進一步分享如何挖掘自身潛力、善用人格特質,並以日本知名人生哲學 Ikigai 為核心,搭配全台首份、最完整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幫你打造一條更有意義與成就感的職涯路徑!

履歷上的「豆芽現象」:愈聰明的人,愈要注意、避免不落實

現在常常看到履歷上的工作經驗,每份工作只有一年多,甚至幾個月就換一份工作。

有次面試一個談吐很聰明的女孩,我問她,之前的工作資歷都有點短大概一年而已,而且跳了幾個不同性質的公司,有什麼原因嗎?

她很坦率地說,「因為我學到一件事情就想走。」後來她好像覺得這樣回答不太對,又補了一句「我知道,我要改改我的心態。」

聯強總裁杜書伍在《打造將才基因》,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豆芽現象」。豆芽長得很快,外表看起來很飽滿,質地卻很脆弱。

在個人能力上的豆芽現象,就是職場新人學技能,從不會到會,大致能掌握其「形」,學得快的人很快就覺得自己學會了。後來就想轉到其他領域,看起來學了很多,其實都只學到「形」,不見得能派上用場。

書中還提到,愈是「聰明人」,愈容易不務實。 因為聰明人邏輯強、理解力也強,所以常常覺得事情很「容易」。但是邏輯和實務是兩回事,實務需要透過觀察和經驗累積,如果不想要磨練,停留在「理解」的階段,能力就難以提升。

在同一份工作待了一年,能說自己學會的能力究竟有多少或許難以論斷?或許你可以這樣想,用人主管會覺得他開出來的職缺,是一個一年就能學會的工作嗎?

給求職者的反思:不喜歡就不做,你挑事,別人就挑你

也有一次面試一個反應很快的男生,問到他工作最喜歡的部分,他說是想新的東西、新的方案和活動,他說自己對例行的工作會失去興趣。但是「工作裡本來就一定包含每天執行的部分,」面試主管提醒他。

「我知道阿,可是我就是不喜歡。」接著他談起了自己有多不喜歡自己的前任主管,總是交代他很多工作,但是對他的新點子又很保守。

一個職位裡通常都包含一個比例是一定要做的工作,也會包含一部分創造性的工作。健康的工作心態是找到工作中的平衡,讓喜歡的部分大於不喜歡的部分,甚至於知道自己不喜歡的可能是重要的能力,能夠克服自己的偏好,去把事情做好。

《打造將才基因》也提到,人有一個本能的叛逆,就是依據自己的感覺、好惡來判斷,只要我不喜歡我就反對。如果進入職場接觸到公司的制度、流程,討厭的就排斥,不喜歡的同事就不跟他合作,工作也是挑喜歡的做,再聰明、再有能力,主管也不應錄用。

面試時要想的事:你問的問題,其實代表了你怎麼想、你在乎什麼

許多應徵者面試時問的問題,都是基於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而且多半是不好或是不喜歡的),所以他們想要確保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對於面試你的主管來說,你的問題,都透露出你的工作習慣和價值觀,為了避免造成錯誤的印象,有些問題建議再斟酌。 像是:

1. 請問工作會變動嗎?

現在有什麼工作不會變動嗎?後來我了解他是因為前一份工作增加了許多新業務,讓他的工作內容大幅調整,他也因此離職。

關於工作內容,也許你可以問,這個部門有什麼正在進行的計畫或發展嗎?

2. 請問中間出去開會的話,還要回來打卡嗎?

且不論公司的出缺勤制度如何,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很顯然是一個不想回來打卡的人。就算在很自由的公司,他也不見得想請一個很討厭打卡上班的人,或者說覺得這個問題會關係到他想不想進這家公司的人。

面試是雙向的,公司面試你是否適合這個工作,應徵者也面試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寫這些面試經驗,不是要鼓勵應徵者隱藏自己的想法,以得到工作為優先,而是提醒求職者,如果一直覺得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東西,學到就想走,或是非常排斥不喜歡的工作,只想做喜歡的部分,且不論最後能否得到工作,自己在一個職位上得到的歷練和學到的能力,最後專業的提升程度也會很有限。

如果想知道更多找工作、規劃職涯、探索自己天賦與熱情的方式,歡迎加入 全方位職涯思維課 ,我會透過微型影音課程﹑超過 60 頁的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 模板,與你一起努力,用更有系統、更全面的方式,找到有熱情、是自己擅長、且富有意義感的工作。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