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你在公司屬於產、銷、人、發、財哪一個部門,都必須了解總體環境趨勢的發展與變化,才能順應時勢,找到對的市場與商機。作為一個產業分析師及政策幕僚,主要工作之一正是研究趨勢演變、推導與未來趨勢有關的假設,期望能藉由分析,協助政府及產業提前因應部署。也因此做這份工作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預測趨勢到底有沒有可靠的方法論?
經過多年實務經驗,及大量閱讀書籍資料。筆者從數十年,甚至百年的趨勢預測方法,觀察並歸納出,多數趨勢皆是採用以下 4 種方法進行推演,有邏輯的導出預測趨勢的假設。
首先是「數字推移」:亦即利用過去到現在的統計數字,從中分析出一個穩定發展趨向。例如這幾年各國政府及跨國企業非常關心人口結構變化,如超高齡社會的來臨(一個社會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 20%),或少子化趨勢,正是透過當下的人口與年齡數字,往後推移來預判未來趨勢走向。
數字推移的方法,同樣也常應用於產品及市場發展規畫。例如觀察資通訊產業可發現,硬體產值在整體資訊產業占比愈來愈低,軟體與服務產值的比重則相對愈來愈高,顯示未來產業的重心已是軟體與服務。同樣的,我們也可從當下幾間科技巨擘,如 Google、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及微軟(Microsoft)等公司的市值發展、使用人數成長中發現,未來網路公司掛帥的趨勢。
關注領導廠商動向,借鏡趨吉避凶之道
第二種預測方法是「理論推導」:許多商管理論或市場模型的用途,除了以簡單概念解釋複雜的實務經驗外,更重要的功能是預測下一階段市場變化,例如產品生命周期、S 曲線或創新擴散理論的應用。
以產品生命周期(PLC,product life cycle)來說,PLC 指的是一項產品從初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過程。該理論認為,產品跟人的生命一樣,會有生老病死各階段,其會經歷萌芽、成長、成熟及衰退等不同的周期。在不同的階段,企業除了應該有適合該階段的應對策略外,也應為即將來臨的下階段準備。
第三種預測方法是「典範關注」:意指從產業中領導廠商的作為,推測合適策略。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產業發展亦是,雖然有時是外在環境因素讓企業崛起,但有時則是領導企業創造市場流行。
為了維持領先市場地位及獲取先進者優勢,許多跨國大型企業,會投入大量資源以從事新科技的研發,或研究新興的消費者行為,以求主導市場。
目前市場上引領風騷的,除了前述幾間科技大廠,另外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其他面向的產業中,消費性電子產業中值得關注的有蘋果(Apple)、影視產業則有網飛(Netflix)、汽車產業有特斯拉(Tesla),零售超市有美國的沃瑪特(Walmart)值得借鏡。
一般而言,若能掌握這些跨國性領導廠商的策略發展與動向,能替自身公司帶來 2 種進行戰略規畫時適用的參考價值:一為趨吉,一為避凶。趨吉的意義在於了解領導廠商未來可能作為,作為追隨其策略的參考,或者考慮與之互補分工。避凶則在於預測未來可能的正面衝突,預先進行部署,例如轉移戰場或是尋求新的市場空間,以免蒙受重大損失。
留心周遭偶發新聞,也可能抓到領先商機
最後一種預測方法是「現象觀察」。在觀察趨勢的過程中,經理人有時會發現某些現象似乎愈來愈頻繁發生,但又沒有實際的數字統計為依據,也尚無理論可解釋,只是一些個別事件發生在生活周遭,但這些事件卻又不斷以不同樣貌在各處出現。「寵物經濟」的成型就是很好例子。
起初尚無明確調查顯示國人對寵物的開支逐年上升,但就筆者自身觀察,不管身邊同仁、計程車司機,閒聊之餘總能發現家戶飼養的寵物隻數提升、開銷加重。其後,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去年進行的調查,果然發現寵物產業商機躍升,預估到 2025 年商機可達 2400 億,顯示隨時體察、深刻感受社會、產業或市場脈動的重要,才不致應變不及。
了解 4 種基本的預測方法後,值得提醒與注意的是,預測趨勢的目的並非尋求精確事實,而是希望能了解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依據可能結果,及對公司的影響,及早因應、藉此修改調整營運策略。決策者千萬不要捨本逐末,為了求精確的未來,而花太多資源以及時間。企業應依照手上有限預算及時間緊迫性等條件,謹慎評估何項領域,對公司未來發展具關鍵性決定因素,值得投入資源做預測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