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要搭飛機?專家 3 建議,幫你降低感染風險

編譯‧整理 Janis
載入失敗
特色圖
Shutterstock

逼不得已要出國的話,你該如何自保?UCLA 公共衛生教授費爾丁給你幾點建議,出國準備、候機、登機時,這些小細節一定要注意 >>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肆虐全球,許多人的旅行計畫都被打亂,但防疫期間若不得已一定要搭飛機的話,該如何自保?降低感染風險?除了基本的戴口罩和勤洗手外,在搭機前、抵達機場和搭上飛機後,都有幾項需要注意的要點。

搭機前:個人衛生要確實,做好取消航班的準備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公共衛生教授費爾丁(Jonathan Fielding)指出,即便在平常,機場和飛機上本來就是細菌量較多的地方,現在更要多加注意個人的清潔與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多準備一些衛生用品,像是乾洗手液、衛生紙以及個人需要的藥品。

在出發之前,應該到官方的網站多確認幾次,查看旅行目的地是否已經被列為高風險的旅遊警示區,並且考慮清楚再出門。出發前要確認自己安排了緊急聯絡人,也要有旅遊被中斷或航班被取消的心理準備。

到機場:少摸高度接觸物品,與人群保持距離

機場是非常開放的公共空間,細菌可能會藏在任何角落,像是自助報到機器的螢幕、安檢區的箱子或輸送帶、手扶梯的扶手、美食街的餐桌,或是廁所以及登機門前的座位區。而我們無可避免地必須摸到很多地方,這樣相當容易造成細菌的傳播,所以需要勤洗手。

過安檢的時候,盡量不要赤腳走過金屬探測門,脫下來的鞋子最好直接放在輸送帶上,外套、皮帶、手機以及口袋中的所有私人物品應該盡量塞進包包裡,減少與箱子接觸的機會,而通過安檢後,拿出乾洗手液清潔一下或是直接去洗手。

費爾丁還建議,在抵達登機口要坐下來等待時,可以選人比較沒那麼多的區域,最好跟其他人保持 1.8 公尺以上的距離,「也可以等排隊的人數變少時再登機,比較不會卡在機艙中人多擁擠的走道上」。

上飛機:確實清潔座位,頭頂通風口有妙用

即便許多航空公司都強調會在機艙內加強清潔,仍有幾點需要注意的事情。華盛頓大學醫學院(UW Medicine)的感染病專家波丁格教授(Paul Pottinger)就建議,乘客們最好還是自行準備殺菌用的溼紙巾,把高度接觸的表面都擦拭一遍,包含扶手、餐盤區域以及讓椅子往後倒的按鈕,如果可以的話,也應該給旁邊的人幾張濕紙巾擦拭,保護別人更是保護自己

而對於在機艙內戴口罩的作法,波丁格指出,若是乘客願意戴的話當然很好,但飛機內環境比較悶,飛行時數可能又比較長,必須做好會感到不太舒服的心理準備,「我擔心的是,有的人戴一陣子後覺得不舒服,把口罩戴了又脫,或是不停摸臉,反而增加接觸到口鼻的機會,健康的人如果戴不住的話,還不如不要戴」。

最後,費爾丁提醒,

座位上方的通風口最好也要打開,因為機內通風口吹出的空氣都是已過濾的,可以清除空氣中 99% 的灰塵以及微生物,讓乾淨的空氣吹向自己,就等於在你的周圍建立一道「隱形空氣屏障」,這樣可以產生一股氣流,同時阻隔帶有病毒的飛沫,強迫它們直接落到地上

資料來源/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