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學會(AFI,American Film Institute)公布了 2019 十大影集、十大電影,你都看過嗎?
美國電影學會(AFI,American Film Institute)公布了 2019 十大影集、十大電影,你都看過嗎?
電影方面,被 AFI 選為最佳十大電影的,包括今日(6 日)在美國兩大電影獎之一的金球獎上獲得「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獎的《小丑》瓦昆 · 菲尼克斯、韓國電影史上首部斬獲金球獎,獲得最佳外語片獎的《寄生上流》。
影集方面,包括演了整整 8 年,終於在 2019 完結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爛番茄 IMDb 評分超過 9.5,被推爆的「神劇」《核爆家園》、以及講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 Netflix 原創劇《王冠》。
值得注意的是,這 20 部作品中,其中有 5 部都是「OTT 派系」代表 Netflix 原創,占了所有作品的四分之一。
先仔細來看看,這十大影集到底有哪些?
《核爆家園》(Chernobyl) HBO
《王冠》(The Crown) Netflix
《佛西與沃登》(Fosse/Verdon) FX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 HBO
《豔放80》(Pose) FX
《繼承之戰》(Succession) HBO
《難,置信》(Unbelievable) Netflix
《副人之仁》(Veep) HBO
《守護者》(Watchmen) HBO
《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 Netflix
特別獎:《倫敦生活》(Fleabag) Amazon
綜觀今年影集的題材,不少都圍繞著「政治」、「歷史」、「性別」及「種族」等議題。
綜觀近 10 年來角逐影集的作品,製作方包括每一年都有亮眼表現的 HBO、FX,以及 ABC、AMC 等有線電視台。但就在 2013 年,「OTT派系」代表 Netflix 推出了第一部原創自製劇《紙牌屋》,便一躍成為當年的十大影集之一,《怪奇物語》也曾獲選,從此「OTT派系」便開始更白熱化地加入了角逐之戰。
綜觀今年的名單,HBO 的影集仍占最多,高達五部,FX 則為兩部,而 Netflix 名列第二,占了三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OTT 平台還添加了 Disney+ 和 Apple TV+ 兩大新生力軍,或許因為兩者皆於今年 11 月才上線,並沒有趕著急忙參賽,但未來的表現仍需關注。
再來看看,十大電影又有哪些?
《1917》(1917)
《別告訴她》(The Farewell)
《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Netflix
《兔嘲男孩》(Jojo Rabbit)
《小丑》(Joker)
《鋒迴路轉》(Knives Out)
《她們》(Little Women)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Netflix
《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李察朱威爾事件》(Richard Jewell)
特別獎:《寄生上流》(Parasite)
從 AFI 過去的十大電影名單中,不難看出官方多鼓勵「大型製作」和「商業電影」,但今年包括《婚姻故事》、《兔嘲男孩》、《別告訴她》,都是製作經費少於 2,000 萬美元「低成本」製作,其中《別告訴她》製作成本甚至只有 300 萬美元。但更令人驚喜的是,Netflix 今年在原創電影上的表現。
其實,Netflix 在角逐各大電影獎項的路途上,一直不算順利,甚至曾被導演史蒂芬 · 史匹柏評價出品的電影都是小成本製作的「電視電影」,應該參加艾美獎、而非奧斯卡。
過去 Netflix 登上國際電影獎殿堂的作品,多半都是紀錄片,直到 2018 年以一部原創電影《羅馬》入圍奧斯卡最佳劇情長片,才真真正正地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然而,Netflix 今年的原創電影《婚姻故事》和《愛爾蘭人》,和《小丑》這樣深度與商業市場兼具的大片,一併被列為年度十大影片,更被視為有機會一起角逐 2020 年奧斯卡的「潛力股」,對 Netflix 的電影之徒來說,無疑又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Netflix 為此也作出了「讓步」。過去 Netflix 作風強硬,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入場訂閱,自家的原創電影往往只在平台上播映,跳過「電影院」這一關,引發電影界人士強烈不滿。從《羅馬》開始,Netflix 開始讓自家電影「小規模」在電影院播映,如今《婚姻故事》和《愛爾蘭人》兩部電影,都是先在電影院上映,而後才上架到 Netflix 上。(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