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的威士忌不斷在世界各大威士忌賽事中贏得桂冠,不管是老饕、一般消費者,或平常很少喝威士忌的人都加入了討論⋯⋯
台灣產的威士忌不斷在世界各大威士忌賽事中贏得桂冠,不管是老饕、一般消費者,或平常很少喝威士忌的人都加入了討論⋯⋯
台灣威士忌頻頻得獎的事,已經不只是討論威士忌好不好喝而已了,更多人開始思索在炎熱的土地上製作威士忌,快速熟成的可能性,這樣的想法顛覆了過去我們的觀念。(延伸閱讀 / 世界威士忌冠軍在台灣!《富比士》雜誌盛讚、金車噶瑪蘭 7 款特金作品一次看)
也因為這樣,許多人疑惑地跑來問我,「這威士忌真的在台灣做的嗎?」「台灣威士忌跟蘇格蘭威士忌比較起來如何?」更有人悲觀的問「台灣做的威士忌道地嗎?能喝嗎?」
在大家普遍懷抱疑問的同時,國際媒體卻毫不猶豫的大篇幅讚賞起噶瑪蘭酒廠(Kavalan)及南投酒廠(Omar),並盛讚台灣將成為威士忌另一個重要的新興產區。(專題推薦 / 10 年磨一劍!金車噶瑪蘭為何能打敗百年老牌,成為全球前 9 大酒廠?)
同樣受亞熱帶島嶼環境照拂下的噶瑪蘭酒廠和南投酒廠,雖然有著相似的環境,兩家酒廠的風味卻截然不同。
南投酒廠用小型的蒸餾器製作出豐富、飽滿氣味的新酒,噶瑪蘭則使用較大的中型蒸餾器做出優雅平衡的新酒。噶瑪蘭威士忌受到橡木桶影響的風味更重,雪莉桶威士忌是充沛的葡萄乾、巧克力、黑棗、木質調,而波本桶威士忌是十足的奶香、杏仁、香草冰淇淋的味道;反過來,南投酒廠厚實的新酒與橡木桶的平衡,卻跑出了特殊的茶香,相對地橡木桶的影響比較小。
兩種台灣威士忌所擁有不同的美麗我都很喜歡,這讓我想起蘇格蘭威士忌的美麗,一樣因為環境、氣溫、製酒工序細微的差異,而風味也不同。或許未來國際上的威士忌愛好者,會為了了解這些而開始認真研究台灣的風土。於是乎,我們用威士忌把這塊土地行銷到全世界去了。
我在 2008 年首次參觀噶瑪蘭蒸餾廠,一路上宜蘭好山好水,風光明媚。不過在酒廠參觀時試了 3 款酒,一款剛蒸餾出來的透明新酒(New Spirit),一款是陳年在初次裝填波本桶中一年半的原酒,最後一款是陳年在二次裝填波本桶中一年半的原酒,當時喝到噶瑪蘭威士忌在這麼短時間熟成後的美麗,就讓人十分驚豔,對台灣威士忌的未來充滿期待。
第一口新酒喝下去,味道令人感動到說不出話來,這樣美麗的新酒風味就像我在蘇格蘭百年酒廠之中所喝到的,也像是我在日本酒廠中,那些競競業業的日本技師所創造出來的美好日本威士忌中,一樣的味道。如今在宜蘭,也能品嚐到相同的感動。
這樣令人感動的味道,是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被製造出來?
開一家威士忌酒廠要有做百年事業的心,以及面對各式不合宜法令條文的應變,我們能幸運喝到的每一滴台灣威士忌,背後一定有強大的努力和堅持,以及令人敬佩的毅力。
蓋在台灣的酒廠,為何不能像蘇格蘭蓋在風光明媚的山上或海邊,或找像蘇格蘭一般涼爽天氣的高山環境去蓋?
答案是陳舊的法令規定。製酒事業是工業,酒廠一定要設置在工業區之中。如果要像蘇格蘭一樣,哪裡有好山好酒就有威士忌酒廠,或像日本一樣,將威士忌酒廠蓋在乾淨自然的國家森林公園之中是不可能的。酒廠被規定一定要座落在規劃的工業區裡,所以在台灣做威士忌,只能祈求在工業區裡有好風水了。
因此台灣酒廠的製酒團隊,針對法規限制不得不調整製程,並從中找到屬於這塊土地所造就獨一無二的特質。
很明顯地,緯度不同,氣候平均溫度較高,威士忌在橡木桶之中的熟成也較為迅速。這座島就像是個熱情的母親,所以蒸餾廠裡一桶桶像小孩般熟睡的威士忌,特別容易早熟。亞熱帶氣候讓在橡木桶中熟成 3 年的威士忌,相似於蘇格蘭威士忌 10~12 年的熟成,一年也有高達 6~8%的天使分享(Angel's Share),非常驚人。
如果沒用任何偏見來喝台灣生產的威士忌,就會發現它的香氣比蘇格蘭威士忌更濃郁而奔放。南投酒廠的波本桶熟成威士忌有漂亮的文山包種茶的香氣,雪莉桶熟成威士忌有頂級的高山烏龍的茶香。
快速熟成所產生屬於這塊土地在地的香氣,雖然沒像蘇格蘭威士忌因環境低溫熟成,與橡木桶長時間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圓潤度、複雜性和細緻的感覺,但一點也不遜於蘇格蘭的威士忌酒廠,是值得讓人驕傲的表現。
威士忌是心胸寬大的,所以威士忌與威士忌之間,通常強調的不是自己比別人好,而是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在台灣的酒廠,我喝出了快速熟成風土的熱情,也喝出了酒廠工作人員專注投入的感動。試試看,不用飛一趟蘇格蘭,這裡就能有威士忌的深度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