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Sound On via Pexels

「Shut up!」 不一定是叫你「閉嘴」?6 個英文常見口語表達這樣說

2020-06-05 授權轉載 希平方
分享
收藏

想不到兩位 Jimmy 居然有這麼多共同點,像是都穿西裝、都在布魯克林出生、都喜歡一樣的早餐穀片。

不過,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兩人發現吃了一樣的早餐時,Jimmy Kimmel 解釋可能是因為這早餐很普遍,而 Jimmy Fallon 回了句「Totally.」,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類似的表達法嗎?今天就跟著希平方一起探索一下吧!

totally 的意思是?

Totally 的字面意思是「完全地、徹底地」,例如:

  • He totally misunderstood what I was trying to say.
    他完全誤解了我想表達的意思。

但除此之外,這個字也可以用來「表示非常贊同某人說的話」喔,類似中文說的「真的!」。所以影片中 Jimmy Fallon 說「Totally!」時,其實就是在附和 Jimmy Kimmel。我們再來看個例子加深印象吧!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 A: With his talent, I'm sure that he is going places.
    ⠀⠀⠀以他的才能,我確信他會有很好的前途的。
    B: Totally!
    ⠀⠀⠀真的!

其他類似 Totally! 的表達法還有像是:Exactly!、Absolutely!,字面意思分別是「完全準確地」、「完全地、絕對地」,但在口語中同樣也可以用來「表示非常贊同某人」喔!我們也來看個例子:

  • A: What a charming city to walk around!
    真是個適合四處走走的迷人城市!
    B: Absolutely!
    真的!

其他常見的口語回應

英文中還有許多像「Totally!」、「Exactly!」、「Absolutely!」一樣口語中相當常見,但不一定能從字面看出意思的表達法。我們也來認識幾個常見的吧!

Tell me about it!

這也是要附和別人時常會用到的表達法,可以用來「表示你也這樣認為或有過相同經驗」,類似中文說的「真的!」、「就是說啊!」、「說得沒錯!」、「可不是嗎?」。我們也來看幾個例子:

  • A: The heat is killing me!
    ⠀⠀⠀我快熱死了!
    B: Tell me about it!
    ⠀⠀⠀真的!
  • A: Luke is so full of himself.
    ⠀⠀⠀Luke 真的超自以為是。
    B: Tell me about it! He's driving me crazy too.
    ⠀⠀⠀可不是嗎?他也快把我逼瘋了。

I know, right?

想「贊同某人剛才說的話」時,也能用上這個表達法,意思類似中文說的「我也覺得!」、「就是說啊!」、「是不是?!」。例如:

  • A: He can't just walk away like that!
    ⠀⠀⠀他不能就那樣走掉!
    B: I know, right?
    ⠀⠀⠀是不是?!

而社交媒體上常看到的 IKR 或 ikr,其實就是在指「I know, right?」喲。

duh

想「表示某人說的話很蠢」時,常會使用這個表達法,類似中文說的「廢話!」、「還用你說!」但這是不正式的說法,使用時要注意場合以免得罪人喔。例如:

  • A: Everyone has 24 hours in a day.
    ⠀⠀⠀每個人一天都有 24 小時。
    B: Well, duh!
    ⠀⠀⠀廢話!

Yeah, right!

如果「不相信某人說的話或覺得這太荒唐了」,就可以使用這個表達法,類似中文說的「最好是啦!」、「騙誰啦!」。例如:

  • A: You know what I saw this morning?A UFO!
    ⠀⠀⠀你知道我今天早上看到什麼嗎?幽浮!
    B: Yeah, right!
    ⠀⠀⠀騙誰啦!

Shut up!/Get out!/No way!

如果有人說了很扯或令人意外的事情「讓你感到難以置信」,就可以使用這些表達法喔,這時候 shut up、get out 就不是字面上看到的「閉嘴、出去」的意思,而是類似中文說的「太扯了!」、「屁啦!」、「騙人!」、「不可能吧!」。例如:

  • A: Did you know she won a donut-eating contest back in school?
    ⠀⠀⠀你知道她之前在學校時贏過吃甜甜圈的大胃王比賽嗎?
    B: Shut up!
    ⠀⠀⠀太扯了!
  • A: I proposed to her yesterday.
    ⠀⠀⠀我昨天跟她求婚了。
    B: No way!
    ⠀⠀⠀騙人!

這些口語表達法是不是相當有趣呢?下回收看英文節目時不妨觀察看看是不是有用上這些表達法喔!

(本文出自希平方-線上學英文

繼續閱讀 職場英文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月刊

生涯規劃怎麼做?一張圖秒懂:生涯規劃不是「選工作」,而是「經營人生」

2025-05-02 經理人編輯部
分享
收藏

你都怎麼做「生涯規劃」?

離開校園、走進職場的第一天,許多人如此期待未來:28 歲當組長、33 歲升經理、36 歲做副總⋯⋯然而,職涯,真的能夠規畫嗎?工作,一定會順利向上升遷嗎?年輕時設定的目標,步入中年後依然會嚮往嗎?生涯規劃、職涯規劃到底該怎麼做?

從「生涯彩虹圖」看生涯規劃 5 階段

1950 年代前,「生涯發展」與「職業發展」幾乎畫上等號,在美國知名生涯發展學者唐納 ‧ 舒伯(Donald Super)之後,才逐漸加入「自我發展」的概念。

「生涯,統合了各種職業與生活角色,也是一連串有酬或是無酬職位的綜合。除了職位外,還有很多和工作有關的角色。」他認為,生涯規劃不只涉及工作,還與成長過程、學習經驗、角色轉變及環境變化有關。

舒伯依據不同年齡的性格發展,將生涯發展分為 5 個階段。例如,24 歲之前,我們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有許多想像;之後便開始發展工作能力、累積經驗,漸漸穩定下來;45 歲後進入再度創新或停滯的關卡,直到 65 歲退休。

1200x628.jpg
生涯規劃怎麼做?生涯彩虹圖:人生是多重角色的組合。
經理人月刊

1980 年代,舒伯發現,除了年紀,身分角色也會影響每個階段的心態與行動,因而進一步畫出「生涯彩虹圖」(Life-Career Rainbow):最外圈是生活廣度,包括成長期、探索期等 7 個階段;往內則有兒童、學生、公民、工作者等 6 種角色。

不同的角色就像彩虹的不同顏色,橫跨人的一生。彩虹內圈呈現凹凸不平、長短不一,代表在該年齡階段不同角色的分量。

比如說,多數人在 15∼24 歲之間的主要身分是學生,因此有較多時間、較少限制來探索自我與世界。進入中年後,多數人同時身兼持家者和工作者的身分,必須在兩者之間權衡。

在這樣多重角色並存的情境中,有人會搭配探索工具,釐清當下的職涯重心與行動策略。《經理人》推出「全方位職涯思維課」,透過實作,協助梳理角色轉換背後的價值排序,幫助人們在工作、家庭與自我成長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人生是一個個不同角色的串聯,我們通常會在同一階段擁有不同的演出「舞台」,意即生活空間──在家中是父母、在社區是公民、在學校是 EMBA 學生、在辦公室是高階主管。如果個人的能力與成熟度不足以應付這些角色間的轉換,就會互相干涉與衝突。

有些生涯發展學者認為,職涯發展階段是不可逆的,一般人在青春期完成自我探索的階段之後,就不會再探索了。

舒伯並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認為,生涯的抉擇,是一個要花一輩子才能走完的歷程,因為人們會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動,像是經濟不景氣、新科技的發明、組織轉型等因素,而不斷調整生涯目標,啟動職涯的「迷你循環」。

在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職涯目標改變的狀況非常普遍,舒伯將迷你循環視為個人加強成熟度、增加適應力、提升創造力的方式(如圖)。

生涯規劃不同人生階段的任務發展、循環

生涯規劃怎麼做?生涯彩虹圖圖解二.jpg
生涯規劃不同人生階段的任務發展、循環
經理人月刊

例如,中年換跑道意味著開啟新的成長期,如果能夠順利適應,便能再一次經歷探索、建立、維持等等階段。而當我們養成了生涯規劃各階段所需具備的能力,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並且對自我有不同程度的覺察時,就代表我們達到了「生涯成熟」(Vocational Maturity) 。

有些人會在這樣的轉換期停下來,重新整理自己目前累積了哪些經驗、有哪些優勢,下一步又可能往哪裡走。「全方位職涯思維課」搭配《打造職涯優勢地圖》模板,提供一套實作工具,協助釐清當下的位置與未來的方向,成為重新出發的起點。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