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Andrea Piacquadio via Pexels

窮人存錢消費,富人賺錢投資!一張圖看出金錢觀大不同

2016-10-27 整理.撰文 馬安奇
分享
收藏

你努力儲蓄、工作,看著存摺裡的數字不斷增加,然後呢?你有什麼打算?

大部分人都會用來支付房子、車子的頭期款,接著添購新家具,還租了車位。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每個月都要再撥出一部分收入去繳貸款、房屋稅、汽車險、維修費等等。結果,收入雖然增加了,支出卻也跟著變多了。

只付了頭款的房子叫負債,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才叫資產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指出,窮人在賺到血汗錢之後,會用來消費(買房子、車子、衣服),自以為是一種投資。然而,這些「奢侈品」讓他們看起來好像很富有,實際上卻會害他們負債:因為你的這些「投資」,僅僅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卻無法把更多錢放進你口袋。

許多人頻頻陷入財務困窘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錯把債務當成資產買進。例如,賭上全部身家所買的房子,可能導致生活拮据;而再昂貴的跑車、再高檔的西裝,只要一離開店家,立刻就貶值。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照這樣的說法,難道大家都不要買房、買車、買衣服了?當然不是!該書的核心概念是要你扭轉用錢的習慣:先把收入用來建立自己的資產,像是投資股票、基金,再將股金、利息這些「多餘」的現金繼續用來投資,等到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再來置產。

對於富人來說,靠勞務賺來的錢是「收入」,靠資產賺來的錢才能算是「財富」。因此,每一分錢都應該優先考慮花在能夠增加財富的東西上。懂得區分真正的資產和負債,才能把心力聚焦在真正能致富的機會。

《練習當有錢人》一書則建議,一獲得額外的小錢,都要養成習慣去思考「如何投資」而非「如何消費」。例如,領到年終獎金、紅包時,與其拿去存銀行、買東西,不如用來投資,賺到更多利息。這樣做,可以讓多出來的錢變成你的員工,24小時為你創造財富。只要不斷複製這個過程,長期下來,你「不勞而獲」的財富就會愈來愈多。

精進專業的同時,別忘了充實理財知識

很多人會認為,投資必然會帶來風險,而自己無法承擔任何風險。《富爸爸,窮爸爸》強調,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財務知識也比較匱乏,必須一輩子依附工作,煩惱該怎麼用薪資收入對抗通貨膨脹、經濟衰退以及人生的轉折。換句話說,他們的智慧被用在限制自己的選擇與行動,而不是用來開創人生。

很多人都說,自己不用很有錢,只求不為錢苦惱。要做到這點,《打造有錢腦》主張,真正的財務安全,是學會靈活運用各種理財工具,打造一套能夠持續帶來財富的「系統」,讓生活品質、人生規畫不必受工作所得局限。這套系統包含了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投資組合,以及你不斷精進的理財知識、理財習慣。

然而,上進的上班族多半是這樣想的:只要把專業能力磨練得更強、努力工作,一定可以獲得升遷、提高收入,結果反而沒時間去搞懂理財知識和工具。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裡面提到的,「只有窮人和中產階級才會為了錢而工作,富人想的是如何讓錢為自己工作。」

如同《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做的比喻,富人把每一塊錢都當成「種子」,研究如何種它才能長出一百元;當他們再把這一百元種下,又能獲得一千元。

窮人存錢消費,富人賺錢投資

從現金流向了解富人與窮人怎麼處理到手的金錢,上半部是收入表(也稱損益表)的示意圖,用來衡量收支狀況;下半部是資產負債表的示意圖,可以發現現金流如何影響資產與負債狀況。

富爸爸,窮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打造有錢腦 立刻可以造成改變、擺脫窮忙的10個行動法則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新的一年,別把精力都放在「內耗」上!建立3心態,擺脫無力感、自責的循環

2025-03-25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上了許多課、買了好幾本關於成功的書,卻依然無法把「自我提升」穩定落實在生活中?或許你也曾在年初熱血地訂出各種新計畫,可是才過幾周,就被「工作瑣事、生活壓力」打得措手不及,只好默默把目標放進抽屜、不敢再提。

這一切,真的不是你的錯。

我們常聽到:「堅持到底就會成功」「沒有意志力就注定失敗」。但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已經很努力,只是欠缺一個有系統的實踐方式。

如果你也想擺脫「訂目標又失敗」的循環,請先給自己一個擁抱,然後重新出發!《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在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中分享 3 個心態調整,以及我們如何透過結合 AI 的數位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做到每天都能穩定進步。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1. 別責怪自己「不夠努力」,重點是「用對方法」

在許多訪談與編輯工作中,我們感受到:那些真正「年年都在成長、事事都能達標」的人,其實並不一定比別人更拼命或更聰明,而是他們善用某些「系統化技巧」,例如拆解目標、設定可追蹤的步驟、搭配自我激勵機制等等來協助建立能幫他們達成目標的習慣。

相反地,大多數人則是在一開始立大目標,卻沒把關鍵行動拆到「小、可執行、能量化」。一旦工作或家庭狀況讓你沒時間想、或情緒低落時,你便無法再推動目標進行,於是反覆體驗「放棄」的挫敗感。

請先放下「我不夠好」「我不夠用心」的自責。也許,你只是需要一套科學化的執行方法,以及一個能鼓勵你持續向前的工具。

2. 建立「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的思維:小小累積,會帶來大改變

我知道,有些朋友看到別人年底「業績翻倍、馬拉松完賽、英文流利演講」,不免懷疑自己:「我是不是永遠沒救了?」

事實並非如此。我們訪問過許多達成目標的讀者或專家,發現許多人都有個共同特質——「每天進步 1%,就好」。不要小看那一點點,你只要堅持下來,一年後就是 37 倍的成長;但如果選擇放棄,每天退步 1%,一年後就只剩 0.03 倍的自己。

這其實就是《原子習慣》倡議的概念之一:把看似龐大的目標,切分成「每天做些微改變」:一天背 5 個單字、一天運動 10 分鐘、一天多花 15 分鐘陪家人⋯⋯

這些目標,聽起來很微不足道、甚至有點可愛,但只要不斷累積,每一點努力,都能串起人生的巨大蛻變。

3. 放過自己!善用工具規劃「圓夢步驟」,免去反覆思考的壓力

最後,我想提醒的是,很多人之所以半途而廢,往往在於「每天都要想:今天該做什麼?有沒有時間?」結果邊想邊拖延,最後消耗掉意志力。

與其如此,不如先把「步驟」都規劃好,用「自動化+可視化」的思維,讓你每天無需多做決定,就能按照既定腳本行動。

為了協助你實現這件事,《經理人》推出了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並搭配「理想生活實踐模板」AI 筆記工具,幫你拆解目標,讓你有條理地記錄、追蹤、回顧每天的成果。

固定時間打開、輕鬆更新紀錄,就能隨時掌握進度,不被「繁雜思緒」拖累。在踏上達成目標的道路前,先幫助自己別將精力跟時間用在「內耗」上。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3重點

  • 學會「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拆解大谷翔平、鈴木一郎、楊勇瑋都在用的目標設定法。
  • 打造原子習慣,發揮行動的複利效應:達不成目標絕非你的錯,只要用對方法、拆對步驟,每天進步 1% 就好。
  • 復盤與感恩日記:定期檢視成果、找出盲點,並給自己更多正向回饋。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獨家研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3特點

  • 夢想九宮格:揭密大谷翔平、楊勇瑋的圓夢藍圖,幫你將夢想細化成易於執行的小目標,搭配螺旋型與放射型思考框架,讓每個計畫都清晰可行。
  • 自我激勵機制X成果可視化呈現:每天點開表格,勾選或輸入完成度,讓進步與實際數據掛鉤;一段時間後,能清楚看見行動軌跡,進而更加珍惜這些努力的足跡。
  • AI 規劃管理師:專屬你的目標規劃師。針對模板帶你發想目標、拆解任務,只需輸入簡單資訊,為你生成精準可行的行動計畫。
每日打卡建立好習慣,朝理想生活邁進.jpg
陳姿伶製圖
運用夢想九宮格,將混亂思緒化為未來藍圖.jpg
陳姿伶製圖

新的一年,一起擺脫內耗、無力感、自責的循環

親愛的你,若曾為「又沒完成目標」而感到灰心,我想跟你說:大部分的人,都曾經歷過不斷地立志、放棄,又重頭開始的輪迴。只是,有些人後來找到了正確的方法,進而突破;有些人仍在「意志力不足」的誤區裡打轉。

現在,試著放下一切對自己的責怪,給自己一次「科學化+工具化」的機會。只要每天慢慢來,每天進步一點點,你會發現,一年之後能夠達成的,遠遠超過你想像。

如果你也準備好改變,今年就從〈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開始,善用「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做系統化紀錄。一起把「小小的改變」堅持到底,為你的人生,展開一場前所未見的美好旅程。

你的未來,一定能迎來真正的蛻變。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