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4

俄烏戰爭|從喜劇演員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到底是何來歷?憑什麼拿下 9 成支持率?

Cecelia Hsu
2022-03-03
分享
收藏

幾年前,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還只是一位在電視上扮演烏克蘭總統的喜劇演員;如今,澤倫斯基不僅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戰時領導人,還英勇地指揮著烏克蘭頑強抵抗俄羅斯的入侵。美國《時代雜誌》最新一期封面便寫道「澤倫斯基與基輔的英雄」,更染上代表烏克蘭的藍、黃色,列出澤倫斯基的名言「生命終將戰勝死亡,光明終將戰勝黑暗」,向烏克蘭致敬。

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登上時代雜誌 TIMES 封面
3 月 3 日美國《時代雜誌》最新封面向烏克蘭致敬,寫道「澤倫斯基與基輔的英雄」,更列出澤倫斯基的名言「生命終將戰勝死亡,光明終將戰勝黑暗」。

儘管澤倫斯基表示,自己和家人都已經成為克里姆林宮的第一目標,但是依舊拒絕自首都撤離。相反地,澤倫斯基走上基輔街頭,開直播表達與國民共進退的決心,並敦促烏克蘭人起身抵抗,同時制定成功的溝通策略,不僅贏得全國人民的尊重,也獲得各歐洲領導人的心。

延伸閱讀:俄烏戰爭|逾 3000 名軍人傷亡、87 萬人逃難!普丁到底圖什麼?3 大動機拆解

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到底是何來頭?

現年 44 歲的澤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中部的克利福洛(Kryvyi Rih),並且在一個普通的蘇聯猶太家庭長大。澤倫斯基有許多親屬的大屠殺期間遭遇納粹迫害,其祖父是 4 位兄弟中唯一在德國占領烏克蘭後的倖存者。諷刺的是,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此次是打著「去納粹化」的名號入侵烏克蘭。

與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一樣,澤倫斯基的家鄉位於俄羅斯帝國(又稱沙俄)唯一允許猶太人居住的地區 Pale of Settlement。在此,大屠殺或有組織的針對猶太社區的襲擊時有所聞,成為猶太人世世代代的威脅。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澤倫斯基很少公開討論猶太人身分,而且從各方面來看,這並不是他競選活動的重要部分,即使是澤倫斯基的批評者也是如此。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 2019 年做的調查顯示,僅 5% 的烏克蘭人不願意接受猶太人為同胞。《華爾街日報》認為,烏克蘭人似乎比過往蘇聯中的各國人民更喜歡猶太人。

假戲真做:從喜劇演員變身總統!41 歲拿下逾 7 成得票率

澤倫斯基在大學學習法律,但畢業後進入娛樂產業,並成為一位在烏克蘭家喻戶的話劇演員。澤倫斯基也主持喜劇節目《Liga Smeha》,並在 2006 年贏得烏克蘭《與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冠軍,甚至在 2014 年為《柏靈頓:熊愛趴趴走》(Paddington)系列電影的烏克蘭版配音。澤倫斯基對於演藝事業的熱情還不僅於此,他還協助創立喜劇工作室 Kvartal-95 Studio。

在 2015 開播的政治諷刺喜劇《人民公僕》(Servant of the People)中,澤倫斯基飾演一位意外勝選總統的政治素人,不僅將澤倫斯基推上演藝生涯巔峰,更成為政治生涯敲門磚。

在劇中,澤倫斯基咆哮著許多烏克蘭人在日常生活中得面對的腐敗,這段劇情抓住了烏克蘭國民的情感,在網路上瘋傳。《人民公僕》的成功,也讓澤倫斯基相信自己應該嘗試走上政治這條路,他的競選活動也與自己在劇中探討的許多主題相呼應。

過去只在電視劇中閃耀的澤倫斯基在 2019 年 4 月 21 日當選烏克蘭總統,當年他才 41 歲,拿下超過 70% 的高得票率。澤倫斯基能順利當選,大抵要歸因於烏克蘭人民厭倦了長遠以來腐敗的政治生態,因而將希望寄託於像他這樣形象正面的政治素人

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2019 年,澤倫斯基能順利當選烏克蘭總統,當年他才 41 歲,就拿下超過約 73% 的得票率。
Shutterstock

從被看衰到一呼百應,澤倫斯基如何擄獲烏克蘭人的心?

但澤倫斯基的聲望也並非一路高漲。事實上,澤倫斯基在競選期間曾獲得烏克蘭金融業龍頭伊萬・克羅莫伊斯基(Ihor Kolomoyskyi)的支持,導致許多人擔心他淪為魁儡領袖。加上澤倫斯基在上任後並未像競選時般的推動反腐敗改革,令烏克蘭人民大失所望,甚至有人認為澤倫斯基軟弱的個性會與普丁妥協。

烏特蘭新聞網站新時代(Novoye Vremya)的主編尤利婭・麥格菲(Yulia McGuffie)曾表示,當澤倫斯基在 2019 年當選總統時,她感到相當沮喪,因為她不相信澤倫斯基擁有領導政府的能力。

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澤倫斯基的從政之路並非一路順暢,2019 年他剛當選烏克蘭總統時,外界就有不少質疑聲音。
Shutterstock

隨著俄國軍隊在烏克蘭邊境加強軍力,最終總兵力達到 19 萬人,澤倫斯基都還是致力於營造平靜的感覺,甚至在美國發布俄國即將入侵的警告時,將其視為誇大其辭,也駁回美國建議其將烏克蘭暫時遷都的提議。

然而 2 月 24 日,普丁正式對烏克蘭宣戰後,澤倫斯基為了反駁俄國宣稱其已經逃出烏克蘭的傳言,親自走上基輔街道開起直播。此時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澤倫斯基不再是西裝革履,而是身著軍裝運動衫

根據《BBC》報導,有西方情報組織指稱,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澤倫斯基是俄羅斯軍隊的首要刺殺目標。澤倫斯基也表示,他的家人是該名單上的第二順位。即便如此,澤倫斯基和家人仍然決定留在烏克蘭。當美國提出將澤倫斯基撤離烏克蘭的建議時,他表示,

「我需要彈藥,而不是搭便車。」

麥格菲指出,隨著戰事推進,所有烏克蘭人不僅支持與尊重澤倫斯基,更與之站在同一陣線。澤倫斯基正在發揮團結的作用,他領導政府抵禦普丁的軍隊,並得到許多人的欽佩

延伸閱讀:俄烏戰爭將延遲經濟復甦、增加通膨壓力?7 大影響一次看

支持率從穩步下降到飄破 9 成!澤倫斯基:烏克蘭正為平等的權利獻出生命

事實上,澤倫斯基在 2019 年當選烏克蘭總統時,最初是尋求與俄國和解。自 2014 年以來,烏克蘭與克里姆林宮時常有摩擦,彼時俄國軍隊吞併了黑海的克里米亞港口,並激起了一場叛亂,導致兩個親俄的地區脫離基輔控制。澤倫斯基當時承諾改善與普丁的關係,並取得了初步成功,如與俄國完成戰俘交換,並就如何在 2015 年停火協議的基礎上達成共識。

澤倫斯基試圖與俄羅斯談判,找到解決烏克蘭東部衝突的辦法,畢竟這已造成 1.4 萬多人死亡,但澤倫斯基也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就任一年後(2020 年),澤倫斯基的支持率開始穩步下降。

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近年澤倫斯基試圖與普丁談判,找到解決烏克蘭衝突的辦法,但成果有限,也一次次的反應在了澤倫斯基的支持率。
Shutterstock

在普丁的步步進逼之下,澤倫斯基轉而希望加入北約、歐盟,並奪回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政治分析人士表示,烏克蘭與西方列國更緊密地結盟的前景激怒了普丁。

面對俄國的入侵,澤倫斯基密切地與西方領導人聯繫,敦促各國加強對俄國的制裁。據幾位外交官說法,當澤倫斯基在視訊中要求歐洲領導人祭出更嚴厲的制裁措施時,還警告他們,這很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看到他還活著。

烏克蘭遭入侵的第 5 天,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人民現在正在為成為歐盟成員而奮鬥,許多人付出了代價,「我們正為平等的權利獻出生命」澤倫斯基說道。那天,澤倫斯基沒有刮鬍子,穿著一件綠色的軍裝 T 卹。

根據烏克蘭非政府組織社會學評分團(Rating Sociological Group)2 月 27 日的民調數據顯示,澤倫斯基的支持率高達 91%,僅有 6% 民眾不支持、3% 不確定。這也是澤倫斯基就任總統以來,創下最高的支持率。

資料來源 /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BC, Jerusalem Post, TIMES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相關文章
feature picture
5

俄烏戰爭|全球企業抵制浪潮下的異議之聲!為什麼 Uniqlo 立場反覆不定?

整理.撰文 Cecelia Hsu
2022-03-15
分享
收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迄今,戰事綿延超過半個月,目前仍未見停火跡象。英美為首的西方政府聯合對俄羅斯加大經濟制裁力度,包括歐盟宣布將俄國銀行排除於 SWIFT 支付系統、美國宣佈調高進口關稅與禁運石油等措施,希望在避免直接軍事介入的前提下,透過經濟手段逼迫俄國撤軍。而同樣以西方世界為首的全球企業巨頭們,基於和平理念與人道主義考量、響應烏克蘭的請求,或是評估俄國遭受經濟制裁將嚴重衝擊國內市場,超過 300 家企業紛紛宣布加入抵制、或是決定撤出俄羅斯市場。

延伸閱讀:俄烏戰爭|多國、多企業抵制俄羅斯!這會如何改變 ICT 產業?研調:預計造成 6 大影響

跨國企業率先宣布抵制,俄國民間一夕回到改革開放前

以最能夠代表西方世界特色與價值的民生消費產業為首,包括麥當勞、可口可樂、星巴克等跨國連鎖品牌,紛紛宣佈即將關閉俄羅斯境內所有分店。這些品牌都是蘇聯解體改革開放後才進入俄羅斯市場,歷經三十年經營,早已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這場突如其來的震撼,確實很有一夕重回改革開放前的味道,也因此在關店前夕,引發大批民眾最後搶購的熱潮。

除此之外,包括蘋果(Apple)、Nike 也宣佈關閉在俄羅斯的各家分店。串流影音龍頭 Netflix 更宣佈中止俄國境內收視服務,並暫緩所有內容項目的開發。BMW、通用汽車(GM)、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在內的汽車品牌商,也宣布暫停營運,中止目前的車輛交付作業。

美妝產業部分,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巨頭 L'Oreal 表示,將暫時關閉在俄羅斯的自有店面、百貨公司直營櫃檯、以及電子商務網站。雅詩蘭黛(Estee Lauder)也宣布,關閉在俄羅斯經營的所有店面專櫃,同時停止向零售商出貨。雅絲蘭黛集團旗下包括 Michael Kors、DKNY、倩碧(Clinique)、 Bobbi Brown 等品牌亦紛紛暫停服務,這些品牌在俄羅斯經營已有約 30 年的歷史。

另一項影響重大的是成衣產業。知名快時尚品牌 H&M 已經暫停在俄羅斯的銷售,理由是烏克蘭的「悲劇性事態發展」。Levi’s 和 Zara 的西班牙母公司 Inditex,則宣布暫時關閉在俄羅斯的數百家商店。Levi’s 特別表示,2021 年淨銷售額中約 4% 來自東歐和俄羅斯,「但任何商業考慮顯然都次於這麼多人所經歷的『人類苦難』。」

全球主流抵制聲浪之外的不同意見

儘管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波接一波,但也並非完全一面倒的只有同一種聲音。其中最重要代表,日本知名快時尚品牌 Uniqlo 先是宣布,目前 50 家位於俄羅斯的門市營業依舊如常。Uniqlo 母公司迅銷執行長柳井正表示,雖然反對戰爭,譴責侵略,但衣著是人民生活必需品,考慮到俄羅斯民眾的「生存權」,公司暫時還沒有停止營運的計畫。此番立場言論一出,不出所料果然引來各界撻伐,包括烏克蘭駐日大使就痛批柳井正的發言,「所以你的判斷是俄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比烏克蘭人民的生命更重要?」幾經波折,柳井正才收回原先發言,「由於近日遭遇一些困難,包括營運上的挑戰以及衝突情況惡化,我們無法繼續(在俄羅斯的業務)」,並再次強調「我們譴責侵犯人權和威脅個人和平生存的所有形式侵略。」

即使 Uniqlo 立場「終於」轉向,更表示公司已經捐款 1000 萬美元和衣物給聯合國難民署(UNHCR),協助安置難民,但這次的發言與態度迴轉,也讓人想起去年的新疆棉事件:當全球各服飾品牌都因為是否要抵制中國在新疆違反人權暴行的「血棉花」而焦頭爛額時,柳井正卻拒絕就 Uniqlo 使用新疆棉花一事發表評論。當時還有消息指出,美國擔心強迫勞動行為而阻止 Uniqlo 發貨,Uniqlo 甚至與許多時尚品牌因為這個因素共同面臨法國的審查。回顧過往事例大概不難看出,Uniqlo 在商業與政治表態之間採取了相對保守的位置,因此對於這次是否加入抵制俄國在態度上的游移,其實也不那麼讓人意外了。

延伸閱讀:利潤暴跌 4 成!UNIQLO 掀關店潮,柳井正:政府不該強制停業

但 Uniqlo 也不是唯一在抵制立場上游移的企業。事實上相較於這波抵制潮西方為首的跨國企業動作迅速,亞洲、尤其日本企業,在態度上是更傾向審慎、保守的。根據日經新聞報導,一名汽車業的匿名主管表示,在這樣的危機下會優先考慮企業員工與合作夥伴的安全,「身為一家公司,我們希望能對國際政治儘量保持中立。」另一名科技業主管則說,比起西方各國,日本政府在制裁俄羅斯這方面似乎相對消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強出頭,揚言抵制某個國家,那就會承受較多風險。

事實上日本政府跟隨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確實推動了一系列對俄制裁措施,包括凍結部分俄羅斯官員和寡頭資產,以及包括俄羅斯央行在內的金融機構資產。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日本企業對於是否是否退出俄羅斯市場,仍有許多不同聲音。例如某商業遊說團體警告三菱公司和三井物產,不要急於退出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而擁有俄羅斯市場 37% 股份的日本煙草公司則繼續在俄羅斯開展業務,並表示「完全致力於」遵守國家和國際制裁。

參考資料:BBCBloombergUDNCTWantLTNSETN

相關文章
feature picture
1

俄烏戰爭|逾 3000 名軍人傷亡、100 萬人逃難!普丁到底圖什麼?3 大動機拆解

Cecelia Hsu
2022-03-05
分享
收藏

俄羅斯在 2 月 24 日正式以武力進攻烏克蘭,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於 3 日表示,自從俄羅斯揮軍入侵至今,已有約 9,000 名俄軍死亡;俄羅斯政府則表示,迄今總計 498 名俄軍陣亡、1597 人受傷,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自上周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以來,當局首次公布傷亡人數;《紐約時報》則引述美國官員根據衛星影像、通訊截獲、社交媒體與實地報導後的數字,推測戰事前 5 日俄烏雙方傷亡旗鼓相當,分別損失約 1,500 人。

俄烏兩方公布的傷亡數字相差甚大。不過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數據顯示,俄烏戰爭爆發後,截至 2 日午夜,已經有 752 名烏克蘭平民傷亡,包括 227 人喪生和 525 人受傷;截至 3 日,高達 100 萬烏克蘭人被迫撤離,逃往包括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摩爾多瓦、匈牙利、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家,預計將有高達 400 萬烏克蘭人因俄羅斯入侵而流離失所,避難民眾多數是婦女和兒童,這是自 1990 年代以來最大波的歐洲移民浪潮。

FM6NyS0XIAEuLVy1

俄羅斯、烏克蘭,兩國過去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為何會開戰?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發動戰爭圖的是什麼?

延伸閱讀:俄烏戰爭|歐美出手制裁俄羅斯、台積電也跟進!有用嗎?《紐時》曝背後「攻防關鍵」

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何開打?2013 年就埋下了「種子」

就歷史層面來看,現有不少東歐小國都是俄羅斯的「同文同種」,觀察過去普丁曾發表的談話,不難看出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就曾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有「俄羅斯城市之母」之稱。沙皇時代過後蘇聯成立,此時的烏克蘭不僅仍是蘇聯的一部分,也與蘇聯一同追隨共產主義信仰。

隨著 1991 年蘇聯解體,烏克蘭就此單飛、宣布獨立建國,並開始轉型為民主與市場經濟國家。即便脫離蘇聯,烏克蘭仍與俄羅斯在能源與安全方面保持密切關係。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雖然是完全獨立的國家;但內部始終存在向東或向西發展的矛盾,如烏克蘭東部親俄派主張推行俄語教育,維持東正教信仰,但住在中西部的居民,不論在生活方式或是信仰方面都更偏向歐洲。

shutterstock_721735213_.jpg
Shutterstock

歷史脈絡、文化差異給了俄羅斯揮軍的理由外,烏克蘭的經濟價值、近年在國際社會的一連串外交手段,也成為普丁喊打烏克蘭的因素之一。

在蘇聯解體前,烏克蘭境內坐擁龐大農業產業、極為重要的黑海港口,以及大量核武和高階軍工產業,因此俄羅斯一直對其戰略位置有所覬覦。2013 年底,基輔當局尋求與歐盟簽署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就此埋下烏俄危機種子

延伸閱讀:俄烏戰爭|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如何衝擊全球、影響半導體供應鏈?

烏克蘭亟欲加入北約,成為 2022 俄烏戰爭導火線

要說哪條才是真正導致戰爭的引線,恐怕是因為烏克蘭亟欲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以下簡稱北約)而導致。

北約成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 30 個國家。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 5 條規定,凡對北約成員國的任何武裝或軍事侵略行為,都等同於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這一條,在常常受到俄羅斯武力恫嚇的烏克蘭眼裡,就如同一塊珍寶。

因此,烏克蘭試圖通過加入北約,獲得西方列強的援助與保護;而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加入北約有助於其持續向東歐擴張,讓西方國家得以「侵門踏戶」,在家門口撒野。

shutterstock_2112720047.jpg
Shutterstock

除了烏克蘭,同為前蘇聯成員,卻與俄羅斯交惡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不斷拉升軍費開支,也成為俄羅斯的心頭大患。俄羅斯也曾要求北約公開聲明,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聯盟,但並未獲得回應。

吹響進攻號角!普丁圖甚麼?為何決定揮軍烏克蘭?

烏俄戰情日趨緊張,發動戰爭的普丁,究竟想要什麼?

1. 決心找回過去蘇聯的榮耀與國土

普丁是在蘇聯時代出生、長大的孩子,並曾在 2005 年直言,蘇聯解體是上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90 年代,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普丁以開計程車賴以為生;如今的普丁,今非昔比之外,再次壯大俄羅斯的想法也昭然若揭。歐洲政策分析中心分析師奧爾加.勞特曼(Olga Lautman)曾表示,沒有人會懷疑,普丁試圖恢復過去蘇聯的榮耀與國土。而烏克蘭,顯然是一塊關鍵拼圖。

2. 北約五度擴大,俄羅斯得展現軍事力量

另一個可能讓普丁下定決心揮軍烏克蘭的關鍵,得要追溯到蘇聯時代的結束。

1989 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蘇聯和西方國家就如何結束冷戰,展開一系列談判。彼時,俄羅斯領導人表示,作為允許德國統一協議的一部分,西方曾作出承諾,北約不會向莫斯科方向進一步東擴,哪怕只是一英吋。

但事實卻是,從那以後,北約已經擴大了 5 次,涵蓋了與俄羅斯領土相鄰的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烏克蘭的鄰國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這讓普丁大為光火,並以此為由,不斷地展示俄羅斯外交和軍事力量。

shutterstock_1965149068_.jpg
Shutterstock

3. 經營自身在俄羅斯的歷史定位

以過去發生過的多次軍事活動來看,普丁屬於不按牌理出牌的領導人,因此很難預測接下來的戰事走向。即便普丁已經在世界舞台活躍 20 多年,但許多分析師、專家仍然認為他充滿神祕色彩。

無論是出於個人恩怨,或是精明謀算,普丁堅信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動作的時機儼然到來。雖然普丁已經通過一條法律,確保其能維持權力控制權至少到 2036 年,但即便如此,這位已經年屆 69 歲的強人,似乎仍在思考如何名留青史。

俄羅斯問題專家、前白宮顧問菲奧娜 · 希爾(Fiona Hill)表示,這關係到他個人、留給後世的東西、他對自己的看法,以及他希望俄羅斯歷史如何記住他。普丁顯然將自己當作俄羅斯歷史的主角,並把自己放在以前俄羅斯領袖的位置上,試圖收回他認為的「俄羅斯國土」,而烏克蘭是流落在外的失土,是普丁必須收復的部分。

G7 發聲明譴責,表示將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以下簡稱 G7,目前成員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領導人也於 24 日召開緊急線上會議,同意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前者實施嚴厲的經濟和金融制裁。

G7 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這場危機對於國際秩序形成嚴重威脅,影響範圍遠遠超出歐洲,並譴責普丁已經將戰爭重新帶到歐洲大陸;G7 表示支持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者之間的穩定,全球能源供應將持續,並展開具有建設性地協調,準備採取行動因應潛在干擾。

資料來源 / ABC Australia、Reuters、The New York Times、中央社、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CNN、AFP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相關文章
feature picture
2

俄烏戰爭|已有 137 死、316 傷!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如何衝擊全球、影響半導體供應鏈?

數位時代 陳建鈞
2022-02-25
分享
收藏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昨(24)日對烏克蘭發布軍事攻擊,烏克蘭境內隨後傳出多起爆炸聲響,多個城市遭飛彈攻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宣布戒嚴,並宣布與俄羅斯斷交,以回應俄羅斯的入侵。

延伸閱讀:俄烏衝突升溫!將延遲經濟復甦、增加通膨壓力?7 大影響一次看

俄烏大戰爆發!烏克蘭已有高達 137 人喪生、316 人受傷

今(25)日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已有高達 137 人喪生、316 人受傷,且俄羅斯破壞組織已進入首都基輔,他已簽署全國總動員令。也就是說,從今日起持續 90 天,烏克蘭境內所有地區的義務役和後備人員都將被徵召,交付給烏克蘭武裝部隊的軍事單位、機構及其它國家安全部門。

烏克蘭
Safe Airspace

烏俄危機引發全球關注,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表全國演說,聲稱烏克蘭是個時代錯誤,攻擊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令雙方緊張進一步升溫。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遠在東歐的政治事件,卻可能牽動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

延伸閱讀:俄烏戰況如何影響全球產業?專家分析:晶片類股走強,輝達、英格爾、台積電 ADR 上漲

烏克蘭也是半導體供應鏈,恐衝擊惰性氣體來源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半導體大廠美光(Micron)近日就透露,他們有部份使用的惰性氣體,如氖等來自當地,聲稱他們會密切關注烏俄局勢,並希望局勢能夠緩和

雖然美光表示,目前越趨惡化的烏俄問題,凸顯了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既複雜又脆弱的問題,但他們也強調擁有大量惰性氣體庫存,並有許多供應鏈,不會因為當地局勢而受到重創。

不僅美光供應鏈可能受到烏俄危機影響,市場研究機構 Techcet 前陣子就指出 ,許多半導體業者都採向烏克蘭、俄羅斯採購半導體原料,除了烏克蘭可能陷入戰火外,俄羅斯也有機會因遭受西方制裁而實施報復

烏克蘭、俄羅斯
烏克蘭、俄羅斯逐漸升溫的衝突,可能也將衝擊半導體供應鏈。
shutterstock

Techcet 資料顯示,美國有 90% 以上的半導體用氖都是來自烏克蘭,同時還有 35% 的鈀源自俄羅斯,為這場危機增添了幾分變數。Techcet 指出,氖主要是用在微影製程(lithography),而鈀則用在感測器及記憶體,以及部份封裝過程上。

不僅美國對烏克蘭、俄羅斯的半導體材料依賴甚深,烏克蘭同樣占了全球氖產量的 70%,而俄羅斯也占了全球鈀產量的 45%

Intel、美光表示不受影響,但中小業者可能難倖免

像美光這樣較為大型的半導體業者,擁有更多元的供應來源,面對烏俄危機也能夠更有彈性的調整供應來源因應,Intel 也已經對外表示,他們預計氖的供應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但中小型業者可能就沒有這麼好運。事實上,美國早已經通知各家半導體業者,假如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進攻,供應鏈可能因此中斷,希望企業能盡快尋找替代供應商。

Micron
美光聲稱有部份惰性氣體來自烏克蘭,正密切關注局勢發展。

美國政府官員也回應,他們已經做好準備,「我們很清楚關鍵產品的其他供應來源,且隨時能夠與我們的企業合作,幫助他們建立多元的供應鏈。」

另外,除了可能供應中斷,惰性氣體的價格勢必會大幅攀升。類似的情況有過前例,2014、2015 年的烏克蘭危機,惰性氣體的價格曾飆升 20 倍達到 50 公升 2.5 萬美元的水準。

而鈀的價格自去年 12 月以來,也已經上漲了多 52%,未來可能依事態有進一步的成長可能。如果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各方原先預計晶片短缺緩解的時間,可能還得再往後延。

不過根據《路透社》報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即使爆發戰爭,烏克蘭的惰性氣體仍不會中斷供應,只是價格會攀升,不會真正影響到半導體供應。

Techcet 預估,隨著半導體需求上升,未來 4 年內全球半導體材料需求將上漲37%。對於仰賴全球各國合作的半導體產業來說,任何地方發生衝突都無異於牽一髮而動全身,類似的供應危機恐怕在未來只會不斷上演。

(本文出自 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feature picture
3

俄烏戰爭|歐美出手制裁俄羅斯、台積電也跟進!有用嗎?《紐時》曝背後「攻防關鍵」

數位時代 陳建鈞
2022-02-25
分享
收藏

俄烏戰爭近日正式爆發,在俄羅斯部隊朝基輔步步進逼時,美國也陸續宣布將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預計將重創俄羅斯各大產業,但目前蔚為風潮的加密貨幣,可能為這一切增添變數。

延伸閱讀:已有 137 死、316 傷!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如何衝擊全球、影響半導體供應鏈?

歐美宣佈制裁俄羅斯,加密貨幣成俄止血關鍵?

美國已夥同盟友對俄羅斯接連祭出制裁,除了切斷俄羅斯從西方金融市場的募資管道,還宣布將禁止一系列美國製造、採用美國技術的產品;英國也凍結數位俄羅斯大亨的資產;德國則暫停審批連接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北溪二號。

目前從美國向俄羅斯出口的各種感測器、電信、航空、船運等領域設備都會被受到限制,而半導體同樣是制裁的項目之一,在台灣宣佈加入制裁行列後,台積電也聲稱會遵守制裁規定。

烏克蘭
俄羅斯與烏克蘭間的戰事正式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相繼宣佈對俄羅斯祭出制裁。
shutterstock

這一系列的制裁可能將使俄羅斯斷炊,不僅失去資金來源,還嚴重影響能夠取得技術產品。只不過,加密貨幣能夠繞過現實中基於美元的金融體系,可能會是俄羅斯突破制裁封鎖的關鍵。

延伸閱讀:俄烏衝突升溫!將延遲經濟復甦、增加通膨壓力?7 大影響一次看

《紐約時報》報導,有專家認為,俄羅斯企業可能可以透過加密貨幣交易,來躲避西方各國的制裁。制裁通常是要求各國企業、民眾不得與制裁名單中的企業或個人進行交易,倘若被發現有所往來,將受到政府嚴厲的懲罰。

銀行必須善盡「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的職責,了解自己服務的企業、個人究竟是誰,但加密貨幣的匿名性,會使得實施制裁困難重重,加密貨幣交易所、數位資產的交易平台大多並沒有如銀行般追蹤用戶的能力。

尤其俄羅斯早已經歷過歐美嚴厲的打壓,對這次進攻會招致新的一波制裁恐怕也心裡有數。2014 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後,就被美國實施一系列的制裁,估計每年使俄羅斯損失多達 500 億美元。

伊朗、北韓都靠加密貨幣緩解衝擊,美國憂制裁不再可靠

而且利用加密貨幣減輕制裁影響,早已有過先例。伊朗曾因核武問題遭受美國制裁,比特幣因而成為當地許多企業與個人進行國際交易的手段,即使美國政府下令禁止仍成效有限,無法複製如金融體系的強力制裁。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伊朗石油也在制裁中被禁運,當地也利用這些無處可去的能源來挖掘加密貨幣,甚至引來國際的大量投資,目前伊朗約在全球比特幣挖礦電力消耗中,擁有約 3.1% 的占比。

北韓也透過加密貨幣,在歐美制裁下為國家籌措資金。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北韓 2021 年就對加密貨幣平台發動了至少 7 次攻擊,獲得價值接近 4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及數位資產。

bitcoin
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成為被歐美制裁國家,減輕經濟衝擊的一個管道。
pixabay

且俄羅斯對加密貨幣的「暗黑用法」早已駕輕就熟,區塊鏈數據公司 Chainalysis 指出,2021 年全球 74% 的勒索軟體贖金,總計價值超過 4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最終都流向了與俄羅斯有關聯的對象。另外,俄羅斯也透過暗網獲得超過 1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成為制裁漏洞的事實,也讓美國感到警覺,去年 10 月就發表報告,提到加密貨幣等傳統金融體系外的管道,給予了制裁對象持有及轉移資金的手段。

近日,美國司法部才宣佈聯邦調查局(FBI)成立區塊鏈部門,負責調查利用加密貨幣洗錢等犯罪行為。司法部副部長莉薩.莫納科(Lisa Monaco)表示,他們呼籲所有處理加密貨幣的公司,消滅濫用加密貨幣的行為,並會追究失職企業的責任。

資料來源 / Reuters紐約時報Chainalysis;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