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朗‧馬汀

談判中無法達成共識時,「各退一步」的技巧:先確認自己容忍度的底線

妥協時,我們考慮到他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由於這是互相的,因此,妥協可以在人際關係中產生正向的感受,並且雙方通常都會感到滿意。然而,妥協也可能是困難的。
當然,如果對方不想妥協,你也無法強迫他們,不過你可以用促進妥協的方式進行溝通。「我」陳述法的使用就是很好的開始,但你也必須願意傾聽對方的觀點,並考慮其他的解決方案。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界線協商例子。
我:當你不告訴我你會晚一點回家時,我感到不開心。我希望你如果晚於六點半回家,能給我發個訊息。你願意這樣做嗎?
丈夫:我願意這樣做,但我可能工作太忙會忘記。你能在六點時打個電話給我,問我幾點回家嗎?
我:不行,我六點正忙著協助孩子們的功課和做晚飯。你可以設定鬧鐘,在六點半之前提醒自己發訊息給我嗎?
丈夫:好的,我可以。
這是一個容易達成妥協的協商,因為這是個低風險的問題,雙方對此都沒有非常強烈的感受,或是特別執著於某個特定的解決方案。然而,當我們在協商重要的問題(例如,安全或健康的擔憂)或有強烈的情緒反應時,要達成妥協就會有更大的難度。
確認不容妥協的界線
我們都有不容妥協的界線,亦即我們不願意妥協的事,這是沒問題的。只要確保你別將太多的界線列為無法妥協的原則即可,因為那樣可能會使你的界線變得過於嚴格,或是你在做虛張聲勢的威脅,而這兩者都可能造成反效果。找出四、五個目前你在生活中必須要有的不容妥協的界線。以下是一些例子:
- 我不允許花生產品進入我家,因為我女兒對花生嚴重過敏。
- 我不會和繼母待在同一個房間,因為她有虐待的行為。
- 我家不允許吸菸。
槍械一定要鎖在槍櫃中。
你有哪些不容妥協的界線?___________
現在,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不容妥協的界線,你可以試著在其他的界線妥協上保持彈性和開放。妥協通常對雙方都有好處,但要注意別過於遷就。許多苦於界線問題的人會把妥協和屈服混淆了。屈服是單方面的讓步或放棄,妥協則涉及雙方的讓步及各取所需。當妥協確實是互相的,它會令人感覺良好,或至少是有收穫的。但如果你經常因為害怕衝突或缺乏自信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總是做出重大的讓步,對方也不肯做出任何的退讓,那麼你的需求將無法得到滿足,並且你會產生怨恨的情緒。
如何分辨你是屈服還是妥協?通常,你的想法、情緒和身體的感覺會告訴你,你是在屈服而不是真正的妥協。你可能會感覺有點不舒服或失望;你可能會隱約地覺得自己被利用了。
描述你以前屈服時的感受、對方如何對待你,以及你的身體有什麼反應。___________
如果雙方難以達成真正的妥協,以下是你可以說的一些話:
- 我們怎樣一起努力來滿足彼此的需求?
- 我希望找到對彼此都行得通的解決方案。
- 如果我們都願意做出一些讓步,我相信我們是可以達成協議的。
- 我想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是需要解決細節的問題。
- 你覺得怎麼樣才行得通?我需要從你這裡___________,而你需要我做什麼呢?
- 我們可以試試這種方式。但如果你覺得行不通,我們再來重新協商?
- 我想聽聽你的想法。___________我需要。但我願意聽聽看,你對於我如何用對你也行得通的方式來實現這個需求的想法。
為棘手的對話做好準備,也能幫助你更成功、更輕鬆地應對這些討論。
(本文出自《正向界線練習》,橡實文化)
